

楊德昌與《一一》兩位主演在戛納。 臺灣導(dǎo)演楊德昌(右)于美國時間6月29日在洛杉磯病逝。圖為2005年楊德昌與彭鎧立夫婦出席第58屆戛納影展。 圖/ic 檔案 楊德昌,生于1947年,廣東梅縣人。1949年隨父母遷臺,后赴美留學(xué)。1981年回臺開始從事電影工作,他將西方電影理論與中國傳統(tǒng)電影美學(xué)相結(jié)合,創(chuàng)造了有鮮明臺灣鄉(xiāng)土特色的電影,他和侯孝賢被媒體并稱為上世紀(jì)80年代臺灣“新電影”的主將。 楊德昌曾分別以1986年的《恐怖分子》和1991年的《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獲臺灣金馬獎最佳影片,遺憾的是,卻總與最佳導(dǎo)演失之交臂。2000年,楊德昌憑借作品《一一》載譽戛納電影節(jié),摘走最佳導(dǎo)演獎。美國時間6月29日晚楊德昌病逝,他身后還留有一部未完成的動畫影片《追風(fēng)》。 曾憑《一一》獲得戛納最佳導(dǎo)演獎的臺灣導(dǎo)演楊德昌,與結(jié)腸癌纏斗7年后,于當(dāng)?shù)貢r間6月29日晚病逝于美國洛杉磯比佛利山莊住處,享年59歲。 對于大多數(shù)大陸觀眾來說,一生只導(dǎo)演過8部電影的楊德昌這個名字甚至有些陌生——很難想象他會是臺灣四大天王級導(dǎo)演之一,是2000年戛納最佳導(dǎo)演…… 也許,你只需要把影碟放進碟機,按下play鍵,就像他自己說過的:“想了解我就去看我的電影。” [一生批判社會] 8部影片描摹臺灣眾生相 楊德昌一生只導(dǎo)演過8部電影,分別是《光陰的故事》之《指望》、《海灘的一天》、《青梅竹馬》、《恐怖分子》《一一》、《麻將》、《獨立時代》、《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在他最出名的電影《一一》里,他曾借洋洋之口說,“我不知道的事情太多了,所以,你知道我以后想做什么嗎?我要去告訴別人他們不知道的事情,給別人看他們看不到的東西……”這是他拍攝電影的初衷,為觀眾揭示看不到的真相,因此在個人的創(chuàng)作理念中,“我一直相信,你希望走長遠的路的話,‘真’這個東西是最重要的。” 受德國導(dǎo)演赫爾措格啟迪,拍完幾部早期作品后,楊德昌走上獨立制片道路,于1989年成立了個人公司。在獨立的視角中,他完成了一幅幅臺灣社會的眾生相和全景圖:少年人成長的困惑、現(xiàn)代人精神的空虛、城市生活的倫理道德危機、人類的貪欲和金錢陷阱……楊德昌自己說:“我覺得知識分子本來就是要對社會有見解。若你只說好話,不說難聽話,不會讓我感到你有思想。” [一段感情風(fēng)波] 和蔡琴10年婚姻“一片空白” “不實際,活在幻想世界里。”這是早年感情生活中,女生對楊德昌的評價。在楊德昌的感情世界里,他和蔡琴的10年“無性婚姻”充滿傳奇——1984年,楊德昌力邀蔡琴主演《青梅竹馬》,兩人隨即開始戀情。一年后,在楊德昌提議“不加入雜質(zhì)的柏拉圖式愛情”后,蔡琴依然接受了他的求婚。 婚后蔡琴曾在楊德昌執(zhí)導(dǎo)的《獨立時代》里出任美工,后又幫助他宣傳籌拍《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兩人配合默契看似幸福。其后楊德昌聲名鵲起,贏得了“臺灣新電影派”導(dǎo)演的耀眼光環(huán)。1995年,楊德昌向蔡琴攤牌,他已經(jīng)有了外遇,兩人十年的無性婚姻也隨之宣告結(jié)束。蔡琴此后多次聲言“這輩子不再給男人做太太”,而楊德昌對這段婚姻的結(jié)論是“10年感情,一片空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