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的歲時節(jié)俗
天津的歲時節(jié)俗與漢族的傳統(tǒng)大致相同,但其中也有不少帶有城市商業(yè)生活特點的習俗,而且天津歲時節(jié)俗的特殊性多體現(xiàn)在飲食方面。
正月初一:舊時天津人這天不出去拜年,而家居自娛。
初二:敬財神,給小兒壓歲錢,開始互相拜年,挑水人給用戶送水送柴,取“進財進水”口采。
初三:烙羊肉餡合子,天津有俗語“初一餃子初二面,初三合于往家轉(zhuǎn)(賺)”。
初五:俗稱“破五”,家家吃餃子,俗稱“捏小人”。
十五:商號懸燈結(jié)彩,各家皆吃元宵
十六:婦女皆往親戚家串門,俗稱“走百病”。
正月二十五:在屋內(nèi)或院中畫囤形,中放一包米或錢,稱為“填倉”
二月初二:俗稱“龍?zhí)ь^”,家家吃烙餅,煎悶子,炒雞蛋、綠豆菜,婦女不動針線,怕刺傷龍眼。
清明節(jié):前十天后十天掃墓添墳。
二月二十三:天后生日,市民和四鄉(xiāng)農(nóng)民赴天后宮進香,出皇會。
四月初八;城隍廟演戲,晚間出“鬼會”,市民到西門外白骨塔處行祭“赦孤”。
端午節(jié):門旁插艾枝,小兒穿黃衣褲,身掛老虎墜,家家吃江米小棗粽子。
七月十五:鬼節(jié),為亡靈焚化紙錢。
八月十五:中秋節(jié),舊時婦女焚香拜月,親友互贈月餅。
九月初九:重陽節(jié),黎明時登高遠望,食品多為糕類。如切糕、年糕等,取“高”音。
九月十七:財神生日,商號皆以香燭供奉之,并張燈結(jié)彩,大肆慶祝。
立冬:開始“數(shù)九”,并記“九九消寒圖”。此日食餛飩。
臘月初八:用各種米豆,小棗,栗子熬“臘八粥”,包素餃子,并開始用醋泡大蒜,稱“臘八醋”,以備春節(jié)時食用。
臘月二十三:祭灶日,俗謂本日灶王上天述職,故將舊神象燒化,等到除夕夜再換新神像,祭品為糖瓜,粘糕等。
臘月三十:掃除,貼對聯(lián)吊錢,全家團圓,吃團圓餃子,守歲,午夜燃放鞭炮。
天津的歲時節(jié)俗與漢族的傳統(tǒng)大致相同,但其中也有不少帶有城市商業(yè)生活特點的習俗,而且天津歲時節(jié)俗的特殊性多體現(xiàn)在飲食方面。
正月初一:舊時天津人這天不出去拜年,而家居自娛。
初二:敬財神,給小兒壓歲錢,開始互相拜年,挑水人給用戶送水送柴,取“進財進水”口采。
初三:烙羊肉餡合子,天津有俗語“初一餃子初二面,初三合于往家轉(zhuǎn)(賺)”。
初五:俗稱“破五”,家家吃餃子,俗稱“捏小人”。
十五:商號懸燈結(jié)彩,各家皆吃元宵
十六:婦女皆往親戚家串門,俗稱“走百病”。
正月二十五:在屋內(nèi)或院中畫囤形,中放一包米或錢,稱為“填倉”
二月初二:俗稱“龍?zhí)ь^”,家家吃烙餅,煎悶子,炒雞蛋、綠豆菜,婦女不動針線,怕刺傷龍眼。
清明節(jié):前十天后十天掃墓添墳。
二月二十三:天后生日,市民和四鄉(xiāng)農(nóng)民赴天后宮進香,出皇會。
四月初八;城隍廟演戲,晚間出“鬼會”,市民到西門外白骨塔處行祭“赦孤”。
端午節(jié):門旁插艾枝,小兒穿黃衣褲,身掛老虎墜,家家吃江米小棗粽子。
七月十五:鬼節(jié),為亡靈焚化紙錢。
八月十五:中秋節(jié),舊時婦女焚香拜月,親友互贈月餅。
九月初九:重陽節(jié),黎明時登高遠望,食品多為糕類。如切糕、年糕等,取“高”音。
九月十七:財神生日,商號皆以香燭供奉之,并張燈結(jié)彩,大肆慶祝。
立冬:開始“數(shù)九”,并記“九九消寒圖”。此日食餛飩。
臘月初八:用各種米豆,小棗,栗子熬“臘八粥”,包素餃子,并開始用醋泡大蒜,稱“臘八醋”,以備春節(jié)時食用。
臘月二十三:祭灶日,俗謂本日灶王上天述職,故將舊神象燒化,等到除夕夜再換新神像,祭品為糖瓜,粘糕等。
臘月三十:掃除,貼對聯(lián)吊錢,全家團圓,吃團圓餃子,守歲,午夜燃放鞭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