濱州惠民縣的胡集書會
胡集,是惠民縣(古為武定府)東南最大的一個集鎮(zhèn),農(nóng)歷二、七逢集,每年夏歷正月十二是春節(jié)后的頭一個大集,這天必開始舉行燈節(jié)書會。胡集書會從元朝興起,至清初極盛,一直沿襲至今,已有700余年的歷史。
書會分為前節(jié)、正節(jié)、偏節(jié)。例定正月十二逢集時書會開始。正月十一之前,來自德州、惠民、濟南、淄博、煙臺、滄州、石家莊、保定、唐山、北京、天津、內(nèi)蒙、遼寧、黑龍江、江蘇、河南等地的說書藝人,帶著樂器和被褥,便三三兩兩云集胡集,一些業(yè)余的曲藝愛好者隨之而到,散住在鎮(zhèn)上各客棧中。藝人們來胡集的途中,沿途說書賣藝,這稱為“前節(jié)”。正月十二大早,各路說書人便都來到集上,擺下攤子,扯旗掛牌,各自登場獻藝。上午10時,鼓樂四起,鞭炮齊鳴,書會正式開始,由這天一直到正月十六,為“正節(jié)”。
這期間有正月十五元宵節(jié),當?shù)孛耖g還有跑龍燈、扭秧歌、踩高蹺、抬芯子、雜耍、武術等傳統(tǒng)藝術表演,書會達到高潮。書會正節(jié)期間,藝人的演出要價最高。書會上曲種豐富多采,有西河大鼓、木板大鼓、毛竹板書、評書、渤海大鼓、山東快書、山東琴書、漁鼓書等。胡集附近村鎮(zhèn)的農(nóng)民特別愛好聽書,一大早便起來聽說書,把說書人圍得里三層外三層。
各村并派出內(nèi)行人到書會上挑選中意的節(jié)目,再邀請藝人到本村演唱,由本村人付給報酬。從正月十二晚間起,一連幾天,各村的白天和晚上都有藝人說唱,若主人挽留,藝人就繼續(xù)說唱下去,若主人不留,藝人就再趕正月十七的大集書會。從十七日至二十一日,稱為“偏節(jié)”,偏節(jié)過后,書會才散場。書會期間,藝人們互相拜年,交換書目,切磋技藝,收徒拜師,極富樂群敬業(yè)精神。書會散后,藝人們又沿途賣藝歸去,翌年正月十二,藝人們又從四面八方來到胡集相聚。
“文化大革命”中,歷史悠久、聞名全國的燈節(jié)書會被迫中斷。1988年夏歷正月十二日,書會又正式恢復,此后一年比一年紅火。胡集鎮(zhèn)政府撥款30多萬元,修建了一個大型曲藝廳,為書會提供了一個良好的演唱環(huán)境。
胡集,是惠民縣(古為武定府)東南最大的一個集鎮(zhèn),農(nóng)歷二、七逢集,每年夏歷正月十二是春節(jié)后的頭一個大集,這天必開始舉行燈節(jié)書會。胡集書會從元朝興起,至清初極盛,一直沿襲至今,已有700余年的歷史。
書會分為前節(jié)、正節(jié)、偏節(jié)。例定正月十二逢集時書會開始。正月十一之前,來自德州、惠民、濟南、淄博、煙臺、滄州、石家莊、保定、唐山、北京、天津、內(nèi)蒙、遼寧、黑龍江、江蘇、河南等地的說書藝人,帶著樂器和被褥,便三三兩兩云集胡集,一些業(yè)余的曲藝愛好者隨之而到,散住在鎮(zhèn)上各客棧中。藝人們來胡集的途中,沿途說書賣藝,這稱為“前節(jié)”。正月十二大早,各路說書人便都來到集上,擺下攤子,扯旗掛牌,各自登場獻藝。上午10時,鼓樂四起,鞭炮齊鳴,書會正式開始,由這天一直到正月十六,為“正節(jié)”。
這期間有正月十五元宵節(jié),當?shù)孛耖g還有跑龍燈、扭秧歌、踩高蹺、抬芯子、雜耍、武術等傳統(tǒng)藝術表演,書會達到高潮。書會正節(jié)期間,藝人的演出要價最高。書會上曲種豐富多采,有西河大鼓、木板大鼓、毛竹板書、評書、渤海大鼓、山東快書、山東琴書、漁鼓書等。胡集附近村鎮(zhèn)的農(nóng)民特別愛好聽書,一大早便起來聽說書,把說書人圍得里三層外三層。
各村并派出內(nèi)行人到書會上挑選中意的節(jié)目,再邀請藝人到本村演唱,由本村人付給報酬。從正月十二晚間起,一連幾天,各村的白天和晚上都有藝人說唱,若主人挽留,藝人就繼續(xù)說唱下去,若主人不留,藝人就再趕正月十七的大集書會。從十七日至二十一日,稱為“偏節(jié)”,偏節(jié)過后,書會才散場。書會期間,藝人們互相拜年,交換書目,切磋技藝,收徒拜師,極富樂群敬業(yè)精神。書會散后,藝人們又沿途賣藝歸去,翌年正月十二,藝人們又從四面八方來到胡集相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