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壽禮民俗
在青島民間,50歲以后才能做壽(50歲以前稱“過生日”),50歲后每10年為一大壽。舊時,富有人家為老人慶壽時,子女、親友要送壽幛、壽聯(lián)或壽屏,也有贈送壽面、壽桃和壽星圖的。壽幛、壽聯(lián)上多寫“福如東海,壽比南山”等祝辭。舉行儀式時,晚輩還要向老人跪拜祝壽,俗稱“拜壽”。一般農(nóng)民不慶壽,只改善一下生活以示慶賀。
慶壽時有許多“講究”,如今仍受人重視。如老人活到100歲時,也只能說“祝老人家99歲大壽”,因為“百年”是人壽的極限,百年之后,意味著人已死去。還有的老人在73歲或84歲慶壽時,不愿說實際歲數(shù),百要少說或多說1歲,因為民間有“七十三,八十四,閻王不叫自己去”的說法。這實際上與孔、孟二圣有關(guān),因為孔子活到73歲,孟子84歲逝世,人們認為這兩個歲數(shù)是人生的“關(guān)口”,連圣入都無法躲過,何況黎民百姓? 在壽禮上,長壽酒、長壽面總是要吃的,但粘粥卻不能喝,因為有“生日喝了粘粥,一輩子糊涂”之說。
近幾年,無論城市還是農(nóng)村慶壽、過生日習俗都很盛行,但禮儀多已簡化。親友送壽酒、蛋糕,子女于家中設(shè)宴,舉家歡聚一起,為老人慶壽。
在青島民間,50歲以后才能做壽(50歲以前稱“過生日”),50歲后每10年為一大壽。舊時,富有人家為老人慶壽時,子女、親友要送壽幛、壽聯(lián)或壽屏,也有贈送壽面、壽桃和壽星圖的。壽幛、壽聯(lián)上多寫“福如東海,壽比南山”等祝辭。舉行儀式時,晚輩還要向老人跪拜祝壽,俗稱“拜壽”。一般農(nóng)民不慶壽,只改善一下生活以示慶賀。
慶壽時有許多“講究”,如今仍受人重視。如老人活到100歲時,也只能說“祝老人家99歲大壽”,因為“百年”是人壽的極限,百年之后,意味著人已死去。還有的老人在73歲或84歲慶壽時,不愿說實際歲數(shù),百要少說或多說1歲,因為民間有“七十三,八十四,閻王不叫自己去”的說法。這實際上與孔、孟二圣有關(guān),因為孔子活到73歲,孟子84歲逝世,人們認為這兩個歲數(shù)是人生的“關(guān)口”,連圣入都無法躲過,何況黎民百姓? 在壽禮上,長壽酒、長壽面總是要吃的,但粘粥卻不能喝,因為有“生日喝了粘粥,一輩子糊涂”之說。
近幾年,無論城市還是農(nóng)村慶壽、過生日習俗都很盛行,但禮儀多已簡化。親友送壽酒、蛋糕,子女于家中設(shè)宴,舉家歡聚一起,為老人慶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