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曲風俗介紹
藏北人熱情開朗,豪放大方,樂于助人,特別能歌善舞,歌聲悠揚,舞姿優(yōu)美,節(jié)奏明快,尤以踢踏舞、鍋莊舞最富民族特色。獻哈達是最崇高的禮節(jié),每當遇到婚喜、節(jié)慶、迎送賓客、拜會尊長、朝佛拜像、送別遠行等有獻哈達的習慣?念^也是一種禮節(jié),一般用于朝拜佛像、佛塔和佛堂等佛事活動。主要節(jié)日有藏歷年和賽馬節(jié)。藏歷年是藏族人民最隆重的節(jié)日,藏歷正月初一很早就起來,換上新做的服裝,擺上'切瑪'(用一個雕刻十分精細的木盒,里面裝滿糌粑,象征豐衣足食),'退'(用酥油、奶渣、紅糖、面粉等做成的糕點),果品等節(jié)日食品,互致新年的問候,沉浸在一片節(jié)日的氣氛中。牧民還要在羊圈周圍擺上冰塊,預祝新年風調雨順,牛羊肥壯,六畜興旺,吉祥如意。每年八月的恰青(夏季)賽馬藝術節(jié),熱鬧非凡,區(qū)內外的游人商販云集藏北,專程來參加賽馬節(jié)的外賓也越來越多。草原牧民白天觀看勇士們賽馬、馬上射擊、馬上拾哈達等各種馬術表演,以及豐富多采的文藝演出,晚上則聚在一起圍著篝火唱歌跳舞,使整個草原成為五光十色、歡聲笑語的不夜之地。
由于地廣人稀,婚姻方式較為簡單,成婚多以自由戀愛為主,有女嫁男方,也有男嫁女家的。在形式上還是尊重父母意見,請親友做媒,諺云:部落之事首領定,子女婚事父母定;槎Y規(guī)模取決于雙方的家境,所謂'豪門獅對虎,富翁財對財,窮人背對背'。迎親那天,雙方家庭都要舉行煨桑儀式,以祭故土神靈。出發(fā)時首先要向西南走,牽馬人手拿九宮八卦圖開路。迎娶人家在帳繩上掛上哈達,帳門兩側各放裝滿干牛糞的袋子和盛滿鮮奶的奶桶。在新人下馬處鋪一塊潔白的氈子,上面用青稞畫一個吉祥的符號。迎至帳前,先由盛裝的年輕婦女向來人敬獻'切瑪'和青稞酒,迎入帳內入座。再向兩位新人獻上吉祥飯'卓瑪折司'(油拌人生果飯),爾后由親人和來賓向新人及父母、貴賓敬獻哈達,并獻上相應的禮物。男女雙方親友各派出一位能說會道的人,爭相夸耀各自的主人公,將喜慶氣氛推向高潮,然后大家盡情地唱歌跳舞。一般婚禮只進行一天,也有長達三天的。在一個月內,新婚夫婦要回娘家小住幾天,并舉行規(guī)模不等的慶宴,婚禮到此才算結束。
藏北人熱情開朗,豪放大方,樂于助人,特別能歌善舞,歌聲悠揚,舞姿優(yōu)美,節(jié)奏明快,尤以踢踏舞、鍋莊舞最富民族特色。獻哈達是最崇高的禮節(jié),每當遇到婚喜、節(jié)慶、迎送賓客、拜會尊長、朝佛拜像、送別遠行等有獻哈達的習慣?念^也是一種禮節(jié),一般用于朝拜佛像、佛塔和佛堂等佛事活動。主要節(jié)日有藏歷年和賽馬節(jié)。藏歷年是藏族人民最隆重的節(jié)日,藏歷正月初一很早就起來,換上新做的服裝,擺上'切瑪'(用一個雕刻十分精細的木盒,里面裝滿糌粑,象征豐衣足食),'退'(用酥油、奶渣、紅糖、面粉等做成的糕點),果品等節(jié)日食品,互致新年的問候,沉浸在一片節(jié)日的氣氛中。牧民還要在羊圈周圍擺上冰塊,預祝新年風調雨順,牛羊肥壯,六畜興旺,吉祥如意。每年八月的恰青(夏季)賽馬藝術節(jié),熱鬧非凡,區(qū)內外的游人商販云集藏北,專程來參加賽馬節(jié)的外賓也越來越多。草原牧民白天觀看勇士們賽馬、馬上射擊、馬上拾哈達等各種馬術表演,以及豐富多采的文藝演出,晚上則聚在一起圍著篝火唱歌跳舞,使整個草原成為五光十色、歡聲笑語的不夜之地。
由于地廣人稀,婚姻方式較為簡單,成婚多以自由戀愛為主,有女嫁男方,也有男嫁女家的。在形式上還是尊重父母意見,請親友做媒,諺云:部落之事首領定,子女婚事父母定;槎Y規(guī)模取決于雙方的家境,所謂'豪門獅對虎,富翁財對財,窮人背對背'。迎親那天,雙方家庭都要舉行煨桑儀式,以祭故土神靈。出發(fā)時首先要向西南走,牽馬人手拿九宮八卦圖開路。迎娶人家在帳繩上掛上哈達,帳門兩側各放裝滿干牛糞的袋子和盛滿鮮奶的奶桶。在新人下馬處鋪一塊潔白的氈子,上面用青稞畫一個吉祥的符號。迎至帳前,先由盛裝的年輕婦女向來人敬獻'切瑪'和青稞酒,迎入帳內入座。再向兩位新人獻上吉祥飯'卓瑪折司'(油拌人生果飯),爾后由親人和來賓向新人及父母、貴賓敬獻哈達,并獻上相應的禮物。男女雙方親友各派出一位能說會道的人,爭相夸耀各自的主人公,將喜慶氣氛推向高潮,然后大家盡情地唱歌跳舞。一般婚禮只進行一天,也有長達三天的。在一個月內,新婚夫婦要回娘家小住幾天,并舉行規(guī)模不等的慶宴,婚禮到此才算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