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德民俗武陵戲
武陵戲原名常德漢劇,是湖南的地方大戲劇種之一,以常德為中心,流行于湘西北、鄂西南并遠及黔東。武陵戲起源于明代,20世紀初,武陵戲興盛,各地戲班林立,名藝人輩出。現存?zhèn)鹘y(tǒng)劇目約500個,其中高腔劇目30個,彈腔劇目占90%以上。武陵戲唱腔以彈為主,夾有“南北反”“汰腔”“丑腔”“草鞋板”“子母調”等,構成武陵戲特有彈腔。樂器以土、蘇、京三套鑼鼓結合使用,有其特色。角色行當分生、旦、凈、衛(wèi)四大行。戲班一般以生行應工戲為主,角色18人,生行常有9人,故有“生半邊”之說,表演藝術注重“內八塊”“外八塊”的基本功
武陵戲原名常德漢劇,是湖南的地方大戲劇種之一,以常德為中心,流行于湘西北、鄂西南并遠及黔東。武陵戲起源于明代,20世紀初,武陵戲興盛,各地戲班林立,名藝人輩出,F存?zhèn)鹘y(tǒng)劇目約500個,其中高腔劇目30個,彈腔劇目占90%以上。武陵戲唱腔以彈為主,夾有“南北反”“汰腔”“丑腔”“草鞋板”“子母調”等,構成武陵戲特有彈腔。樂器以土、蘇、京三套鑼鼓結合使用,有其特色。角色行當分生、旦、凈、衛(wèi)四大行。戲班一般以生行應工戲為主,角色18人,生行常有9人,故有“生半邊”之說,表演藝術注重“內八塊”“外八塊”的基本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