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祜族—民族婚俗文化
拉祜族一般實行族內(nèi)婚,很少與他族通婚;橐鲋贫仁且环颉拗,多妻為傳統(tǒng)習俗所不許,并遭眾人非議。青年男女社交自由,包辦婚姻很少。拉祜族的婚姻習俗,各地大同小異。在青中男女談情說愛過程中,主要有兩種方式:有的女方居于主動地位,有的男方居于主動地位。求婚訂情時間多選擇在秋收以后。若女方主動,則邀集本村姑娘一同到有選擇的另一個村寨旁唱娓娓動聽的情歌,待村寨的小伙子們出來歡迎她們。男女青年找到自己心愛的情人后,即由男方請人到女家說媒,在女家擇吉日成親。結(jié)婚當晚,新婚夫婦不在家里過夜,要到山上歇宿,待次日由親友把他們攏回來。結(jié)婚這天,一般不辦酒席,通常先由一位村寨長老向新婚夫妻祝福,隨后身著盛裝的青年男女伴隨新郎新娘,圍著烈火熊熊的火搪溯砌起舞,通宵達旦,以祝貿(mào)新婚夫妻終生相愛,情熾若火。在此類地區(qū),男子一般要入贊三年,也有終生入費的。而在較多的地方在訂情過程中,男子居于主動地位。倘若小伙子愛上某一個姑娘,就找機會搶走她的頭向,跑到一幽靜處,姑娘尾追而去。若始娘不愛,就向小伙子要回頭巾,以示拒絕;若始娘中窟,便雙雙坐下表露衷情和互送禮物。然后男方托人求親,并肉亥方家送一定數(shù)目的聘禮;槎Y在男家舉行。禮畢,新郎需帶生產(chǎn)工具到女家上門,一般是三年,但也有只佐三天的。著夫婦感情不和難以長期相處,請村寨長老出面作證,點蠟燭禱告天地寨神,用一條絲線男女各持一端,由巫師祈禱后,燒斷絲線,即為離異。拉祜族離婚,據(jù)其習俗,提出離婚的一方需辦豐盛酒席請客,客人不必送禮。其目的在于傲戒青年人選擇配偶時要慎重從事,切勿輕率。同時,“離婚宴”還含有離異雙方今后不要互相仇視的意思。由于種種歷史和社會的原因,在拉祜族青年男女間,殉情事件頗多 西雙版納的拉祜族,嚴格實行一夫一妻制,保留有從妻居的習慣。婚戀方式,因支系不同而有所不同。搶頭巾是拉祜西(黃拉祜)男青年主動向女青年求愛的一種形式。
拉祜西青年男女,一般從十五六歲開始進行社交活動,選擇意中人。男女青年在生產(chǎn)活動中相互接觸,增進了解;又在公開的娛樂活動中密切關系,表白愛慕之情,再轉(zhuǎn)入單獨幽會決定愛情關系。
拉祜西居住的村寨,一般都建有寨廟和寨場。夜里,青年男女常吹著葫蘆笙和口弦(響蔑)在寨廟、寨場附近結(jié)伙開展對歌活動,用歌聲試探對方心意,覓尋中意的伴侶。一旦發(fā)現(xiàn)其中有相互有意者,大家便會停止對唱,支持那對男女對歌談情,并為其出主意編詞兒表達心聲,暗中開展競賽。有時還有人幫腔代唱,使倆人越唱越有情,最終成為情侶。
每年春節(jié)和火把節(jié)來臨時,拉枯西都要開展跳歌活動。特別是過春節(jié)時,全寨男女老少在寨場集中跳歌,跳歌時間有的長達十多天。青年男女趁跳歌之機談情說愛,小伙子往往間夾在姑娘中間,與姑娘握手同舞,用耳語挑逗,以手指表達感情。小伙子一旦看中某個姑娘,便一直與她握手共舞,并作出許多愛慕的暗示。在舞曲告終時,伙子會伸手去搶姑娘的頭巾,離開寨場,引姑娘與他單獨幽會。姑娘若對伙子有意,便會相跟而去,找個僻靜的地方傾訴衷腸。若對伙子無意,可追去搶回頭巾,也可不加理睬,事后托人送點禮物給搶頭巾的伙子,再索回頭巾;伙子接到禮物,也應以禮回贈,將包頭巾歸還姑娘。
男女青年經(jīng)過公開談情和幽會,確定了愛情關系以后,要互贈定情信物。男方父母要及時托媒人帶上米酒、茶葉、煙草等禮物到女方家求婚。求婚一般都要經(jīng)三次登門,方能得到答復。女方父母見媒人一而再,再而三地相求,便收下禮物,表示同意聯(lián)姻,并擇日舉行婚禮。
拉祜西既有從妻居的古俗,也有從夫居的習慣。因此,商定婚期時,都要決定是從妻居還是從夫居。從妻居者,在妻家舉行婚禮,婚宴主要由女方操辦;從夫居者,在夫家舉行婚禮,婚宴主要由男方操辦。舉行婚禮這天,男女雙方都要殺豬置辦酒席,宴請親友。雙方互送半個豬頭,將兩家的豬頭相互重合,表示“骨肉相親,新婚和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