束河 比麗江更純樸的古城
我的故鄉(xiāng)是束河,一個距離麗江古城僅僅有七公里的古城。她是曾經的茶馬古道重鎮(zhèn),歷史甚至比麗江還要久遠。
來到麗江的人通常都會到束河來走走,有的人甚至就選擇在束河長住,因為麗江太過紛雜,遠不及這里的純樸寧靜。就算是那些矯情的偽小資們無論怎樣說麗江的時光是如何柔軟,那兒的水車是如何翻開隱藏的歲月——但是他們都是說麗江的巷子、酒吧,還有麗江的艷遇,表面的浮華遠遠不是它自己;在束河,你會發(fā)現(xiàn),這才是時光本來的樣子。
寧靜在七公里之外
從麗江去束河,只需要沿柏油馬路向雪山方向行駛,約五公里處左轉,進入一碎石路段,再前行約兩公里,你便可以見到一個古老的村落,這里就是束河,被稱為清泉之鄉(xiāng),曾經也被叫做龍泉村。當年徐霞客游芝山解脫林時,就是走的這條路來到束河,在他的記述中寫道:“過一枯澗石橋,西瞻中海,柳暗波縈,有大聚落臨其上,是為十和院!薄笆汀本褪鞘拥墓欧Q,由此可見,早在明代,這已經是麗江地區(qū)的重要集鎮(zhèn)了。
在束河古鎮(zhèn),同樣有值得一看的四方街。到了那里,你會有一種似曾相識的感覺,這是一個類似麗江古城四方街的廣場,面積有兩百多平方米,被叫做束河四方街。趕集的日子,這里是束河最熱鬧的地方,束河人,甚至周圍村鎮(zhèn)的人都來到這里買賣日用品。集市廣場的四周均為店鋪,古老的木板門面,暗紅色油漆,還有店前黑亮的青石和腳下斑駁的石坡路面,那些閑坐的老人則是獨自坐在太陽底下抽著煙。在束河,所有一切都流露出古樸的本色,那么自然。
站在廣場中心,如果細細觀察體會,就可以發(fā)現(xiàn)周圍盡是傳統(tǒng)的納西民居建筑,納西民族由游牧向農耕,再走向城市,從這里就可以找出一些不可磨滅的痕跡。這個四方街曾經是麗江皮毛交易的市場,街面上的那些被人馬踩踏得光溜平滑的石板,似乎還能照見往日的繁華。
何處覓“龍泉”
一般的游客們都不會知道束河古稱又叫做“龍泉村”,而在當?shù),你如果要問路,還是說龍泉村比較保險,束河的名字只有在旅游圖書里才經常用到。
普通人來到束河,只是厭倦麗江的輕浮以后想在這里回歸自然,他們之中,很少有人知道這里其實是曾經在西南風光一時的木氏土司王朝的真正發(fā)源地,雖然在麗江古城,他們也可以見到華麗宏偉的木王府大門,但是他們更加中意的是某一個外地人或者外國人開的咖啡館里播放的尼泊爾音樂,而一定不會是土生土長的納西古樂。
要去尋找“龍泉”,就得沿束河街向北走,路上可以看到一股清流在街道上穿行流淌,汩汩有聲。走了二三百米,就來到了這溪流的源頭——“九鼎龍?zhí)丁保簿褪恰褒埲丁。由于依山傍水,所以龍泉潭的潭水比麗江古城的水更加清澈透明,麗江的流水勉強可以洗衣服,這里的水卻清澈得讓人想彎腰去掬一捧來喝,它日夜泉涌不斷,被束河人奉為神靈。
在龍泉潭的旁邊建有北泉寺。寺內陳設與古城其他寺院沒有什么區(qū)別,就像一個普通的納西小院落,倒是源邊臨水一角,有一個“三圣宮”樓閣,為傳統(tǒng)四合院,里面供奉著皮匠祖師。這是束河人的驕傲,因為束河出了很多制皮的能工巧匠,同時也是重要的皮毛集散地。
束河曾以發(fā)達的皮革加工業(yè)聞名于世,過去一直有著“束河皮匠,一根錐子走天下”的說法,它的皮貨曾經遠銷西藏、西昌、青海,有的商人甚至到達印度、尼泊爾。據說,直到現(xiàn)在,在寧蒗中甸、德欽,至今還有以束河皮匠聚居而成的皮匠村。
私房推薦 揭開納西最真一面
五顏六色的納西服飾
納西人崇尚五顏六色的色彩,尤其是納西族女人的衣服,你應該特別留意——肥肥大大,外面還罩著一件厚厚的羊皮披肩,肩膀的兩邊有兩個大圓布圈,代表著日月,披肩上面的黑色代表黑夜,下面的白色代表白天,中間還繡著精美的七星,所以這種衣服有一個好聽的名字,叫“披星戴月”,象征著納西族婦女的勤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