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平民族風(fēng)情
每年農(nóng)歷二月二和三月三節(jié)日期間,方圓幾十里的布依人和彝、苗、水、壯各族群眾身著盛裝聚集在九龍瀑邊,多依河畔,對歌跳舞,賽竹筏,熱鬧非凡。好客的布依人給遠方的客人潑水、送紅蛋。節(jié)日期間, 滇、黔、桂三省區(qū)的各族人民,從家中帶來花糯米飯和各種美味佳肴,匯集在三江口的大青樹下,殺豬宰羊.祭山祭水,祭祀佑人民安康的祖靈和社神,請游客們一起喝酒打牙祭, 共同分享幸福入夜,瀑邊樹下,竹林深處,篝火旁邊,悠悠飄來男女青年尋求愛情的對歌聲。大自然的美麗與純樸的民族風(fēng)情,是羅平最誘人的地方。云南的布依族主要集中在羅平,別致的民族建筑、獨特的民族風(fēng)情、精美 的民族服飾、刺繡、蠟染。 竹編。豐富多彩的民族工藝品,分布在羅平的翠林秀水間。羅平還有彝族、苗族、回族等少數(shù)民族,語言、服飾、歌舞、節(jié)日古樸迷人,三月三潑水、二月二對歌、六月二十四火把節(jié)。嘗新節(jié)、采花節(jié)、古爾邦節(jié)等絢麗多彩;螞螂舞、把式 舞、獅子舞、跳歹、籮舞、葫蘆笙等民族歌舞樂曲;還有粽粑、花飯、酸筍魚等獨特飲食文化,構(gòu)成羅平自然和人文景觀的優(yōu)美圖畫。
【羅平彝族的婚喪習(xí)俗】
羅平縣中河鄉(xiāng)上沙鍋村、上馬廠和斗簡村一帶的彝族,至今仍保留著祖輩遺留下來的婚俗習(xí)慣。
姑娘心靈手巧,不用畫樣就能在麻布上隨心所欲地刺繡出多種多樣的精美秀麗的花紋圖案,或飛鳥走獸,或四季花卉,或生肖屬相,造型夸張而簡樸。新娘結(jié)婚時穿的婚衣是在婚前一個月內(nèi)有自己和其母親、姐妹連夜縫制刺繡而成,以表達家人對她的關(guān)愛。這套衣服不能借給他人穿,不能變賣,一生當中只在結(jié)婚時穿一天便珍藏起來。死后這套婚服便是壽裝。新娘戴的姑娘帽也是特制的,帽沿上刺繡的寬飄帶解開后直拖齊腿部,結(jié)婚的當晚新娘要將帽上的飄帶整齊地捆在帽沿上收藏起來,待長輩去世時這頂帽便是孝帽。結(jié)婚時,新娘進新郎家的第一件事是把一條麻布褲子隨手遞給送親的姑娘。送親姑娘將褲子放在新郎家門坎上,用手緊緊拉著,新郎請來搶褲子的小伙子立即上前爭奪。如果是男方搶得褲子,新郎新娘馬上拜堂;如果女方搶得,男方得用煙酒和好話去贖,贖回的這條褲子由新郎綁在腰間才能拜堂。
結(jié)婚的當晚和第二天晚上,新娘由送親的人陪睡,第三天新娘和送親的人一起回娘家。隔三、五天后新郎選一個日子去接新娘。新娘由新郎接回時,老婆婆要拿一捆麻給新娘背進洞房。新娘成家后的第一件事,就是用這捆麻,紡織漂亮厚實的麻布。
從他們的婚俗中,可以看出他們對親情、對婚姻的重視,也可以看出他們對勞動的熱愛。
在婚姻操辦中,羅平縣斗簡村的彝族有著非常奇特的方式。娶親嫁女的人家,由主人家自己負責(zé)碗筷,操辦伙食,而被請的客人,要在家中把飯蒸好,菜做熟,帶著甑子、端著菜去做客,到主人家后,把菜倒進事先準備好的盆內(nèi),由幫忙的人重新用碗盛好,端上桌面,然后圍桌而吃?腿丝墒⒆约簬サ娘垼部呻S便盛別家的,如果是遠客,就只帶酒肉,不需帶飯。
羅平縣斗簡村的彝族,誰家死了老人,就由村里自發(fā)選出三至五人負責(zé)操辦伙食。被推選出的負責(zé)人,要按全村人口集中在死者家吃三頓飯規(guī)劃出應(yīng)開支的總數(shù),然后按全村人口逐家分攤錢糧,死者家也不例外。外地親友的吃住由村里統(tǒng)一安排。伙食除老燒酒放量喝外,茶飯只比平時稍好一點。吃的如果不夠,再按人頭平均攤了湊來。事后剩余的飯菜和錢糧,又按人口分給各家?guī)Щ亍?
【羅平彝族的“送客菜”】
羅平縣境內(nèi)的彝族家風(fēng)很嚴,性格直爽,待人禮貌,異常好客。每宰一頭豬,自己隨便吃上一點就全部腌起來,留著待客?腿藖砑遥缘靡话,客人走時,熱情挽留,挽留不住,要做送客菜。送客菜又叫“十樣菜”,是腌過的豬心、肝、肚、腸、腰、排骨、里脊肉、脖子肉、肥肉等幾樣。其中脖子肉切成三角形,同排骨、肥肉一起是送客菜中最多的三樣。
客人吃送客菜,要由外吃到里,即先從肥肉、脖子肉吃至肝、心,不能從里吃到外,更不能憑自己的口味“亂吃”,否則會被主人認為是“沒有教養(yǎng)”。如果你是不懂規(guī)矩的外地客人,主人會在你的面前放上一個小碗,按從外到里的順序把菜一樣樣地放在小碗中讓你吃。吃過送客菜,飲完主人敬上的一杯濃茶,客人就可以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