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水祖師
清水祖師,法號普足,又稱蓬萊祖師、烏面祖師、落鼻祖師,通稱祖師公。
普星生于宋慶際七年(公元1047年),永春小牯鄉(xiāng)人,俗姓陳。自幼出家大云院,持齋戒殺,講習(xí)經(jīng)懺。后得法于大靜山長孝明公禪師,主持'麻章庵'。慈悲為懷,利物濟人,為眾稱頌 。宋元豐六年(公元1083年),安溪大旱,百姓請往祈雨。普足方至,甘霖傾盆 。安溪百姓于是在安溪蓮山張巖,修寺廟,植樹林,并改張巖為'清水巖',請普足主持。
普足居清水巖十九年,常云游漳泉兩府,為人祈福、除疾、消災(zāi),其道行為閩南民間所崇敬 。他又以其名望募捐巨資修造安溪通泉州府的大道,鋪路架橋,造福鄉(xiāng)里。
建中靖國元年(公元1101年)五月十三日,普足生逝。中國的老百姓極其善良,準(zhǔn)為他做了哪怕只是一丁點好事,都銘記不忘,何況廣澤鄉(xiāng)里的普足。鄉(xiāng)民起塔刻像,并尊為'清水祖師公',立祠祀拜 。南宋嘉定三年(公元1210年),朝廷封為'昭應(yīng)廣惠慈濟善利大師'。
廈門舊時有福茂宮和普佑殿,主祀清水祖師。福茂宮在今廈門第六中學(xué)附近,普佑殿在后路頭,即今思明南路。兩廟香火直到50年代依然很盛 。而今兩廟蹤跡雖已不可尋覓,但廈門依然有虔誠的信徒,專程前往安溪清水巖朝拜。
清水祖師,法號普足,又稱蓬萊祖師、烏面祖師、落鼻祖師,通稱祖師公。
普星生于宋慶際七年(公元1047年),永春小牯鄉(xiāng)人,俗姓陳。自幼出家大云院,持齋戒殺,講習(xí)經(jīng)懺。后得法于大靜山長孝明公禪師,主持'麻章庵'。慈悲為懷,利物濟人,為眾稱頌 。宋元豐六年(公元1083年),安溪大旱,百姓請往祈雨。普足方至,甘霖傾盆 。安溪百姓于是在安溪蓮山張巖,修寺廟,植樹林,并改張巖為'清水巖',請普足主持。
普足居清水巖十九年,常云游漳泉兩府,為人祈福、除疾、消災(zāi),其道行為閩南民間所崇敬 。他又以其名望募捐巨資修造安溪通泉州府的大道,鋪路架橋,造福鄉(xiāng)里。
建中靖國元年(公元1101年)五月十三日,普足生逝。中國的老百姓極其善良,準(zhǔn)為他做了哪怕只是一丁點好事,都銘記不忘,何況廣澤鄉(xiāng)里的普足。鄉(xiāng)民起塔刻像,并尊為'清水祖師公',立祠祀拜 。南宋嘉定三年(公元1210年),朝廷封為'昭應(yīng)廣惠慈濟善利大師'。
廈門舊時有福茂宮和普佑殿,主祀清水祖師。福茂宮在今廈門第六中學(xué)附近,普佑殿在后路頭,即今思明南路。兩廟香火直到50年代依然很盛 。而今兩廟蹤跡雖已不可尋覓,但廈門依然有虔誠的信徒,專程前往安溪清水巖朝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