哭嫁原為討吉利-江西民間風俗
洞房花燭本是人生之大喜,新娘子出嫁自然全家歡喜,理應開開心心含笑話別?稍诮髭M東北,尤其在東鄉(xiāng),卻流傳著“哭嫁”的習俗,新娘子上轎之前,為娘的抱住女兒,兩人喊女叫娘嚎啕大哭。這大喜大慶之時為何這般哭哭啼啼?哦,原來是有這么個來由……
很早很早以前,有個姓何的女子,長得也算有摸有樣,只是命苦,三十頭上就死了丈夫,身邊留有一個十來歲的女兒,母女倆相依為命,艱難度日。后來迫于年景遭災,生活無著落,在左鄰右舍的撮合下,與鄰村一個死了妻子的男人徐某重結半路夫妻。這徐某也有一個女兒,與何氏的女兒差不多大。
俗話說:“十個后娘九個偏心!边@何氏對后夫的女兒好象前世有冤,對她橫豎看不順眼,穿戴吃喝都偏心與自己的女兒,當然面子上她還是會裝裝假樣子。徐某是個粗心人也就一直蒙在鼓里。
轉眼功夫過了幾年,兩個孩子都長大成人了,一個是仙女下凡,一個是觀音再世。但看來看去徐某的女兒還是比何氏的女兒更漂亮些,因為前來求婚的人都爭著相徐某的女兒,這可把何氏給氣壞了。
徐某女兒的婚事很快就定下來了。出嫁這天,親戚兄弟,滿屋滿堂,迎親喇叭三里路外都聽得見。這好事不出門,壞事傳千里,何氏平時另眼相待后夫女兒,四鄉(xiāng)八早就風聞,今日姑娘出嫁,大家倒要看看何氏的臉面。好個何氏砂糖嘴,苦瓜心,在姑娘臨上轎前拉著姑娘的手,女兒長女兒短地嘮叨不停,好象情真意切,難舍難分。那姑娘見后娘今天這般摸樣,不覺也動了真情,幾句話過后喉嚨哽咽,眼淚汪汪,何氏越發(fā)裝死賣活,一把眼淚一把鼻涕地大聲啼哭,儼然賽過親生!其實何氏是長著歪心眼,故意在大喜之日大哭,存心要壞新娘的“彩頭”,好讓她婚后交“墓庫運”,永世不得好運氣。
過了些日子,何氏自己的女兒也要出嫁了,何氏早在心里盤算好了,大小嫁妝置備齊全,平日積攢的私房也一并交給女兒。出嫁這天,母女心里高興,喜笑顏開,把自己的壞心思哪里還會有眼淚!更何況,何氏心里清楚,哭是不吉利的。
可偏偏讓何氏意料不到的是:被她壞了“彩頭”的后夫女兒夫唱婦隨,兒女成群,財源茂盛。而她自己親生女兒夫妻不和,四十不育,家業(yè)衰敗事事不順。何氏后悔莫及,自覺心虧,生怕老天不容,(據(jù)說一個人如果作了惡,只要當眾說開,便可免蒼天懲罰。)于是就把自己的壞心思向前村后莊說開了。后來,當?shù)厝嗽诩夼畷r竟試著大哭一場,結果也是子孫滿堂,家境殷實,人們便深信無疑,哭發(fā),哭發(fā),越哭越發(fā),就這樣,“哭嫁”習俗一代代穿承下來。
出處:《江西民間風俗故事》[200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