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才子果然多
有―年,江西要舉行鄉(xiāng)試,朝廷派金德瑛去擔任主考鄧以瓚是江西人,也在京城做官。金德瑛是狀元底子鄧以瓚是探花底子,兩個人都相當有才學,經(jīng)常有來往。金德瑛要到江西去,鄧以瓚去送行。兩個人到了一起,總要開開玩笑,比比口勁。
金德瑛說: “這次蒙皇上重用,要下官到江西去主持鄉(xiāng)試,但不知你江西到底有幾個才子?” 鄧以瓚說: “我江西人杰地靈,才子無數(shù)多。就連挑擔賣菜的,也一個個才高八斗,出口成章!
金德瑛說: “好。等到了江西,我到要專門找賣菜的來試一試! 臨行前,鄧以瓚還送給金德瑛兩件禮物:一副眼鏡,一
邊有玻璃,一邊是空框;還有一雙舊青布靴子。
金德瑛不理解這兩件禮物的意思。鄧以瓚說: “這眼鏡子嘛,就是請金大人到江西去要另眼相看,多多關照,不要一只眼睛看人。這靴子嘛,是江西土產(chǎn)雞鳴布做的。江西男子多才,女子也多能,當夜紡紗,第二天早晨雞啼就成布。這雙靴子就是用的這種料子。你不要看面子舊了,但是底子倒蠻厚實!”鄧以瓚是一語雙關。
金德瑛啟程到江西去了。鄧以瓚心里想:要是這位金大人到了南昌,當真去找挑擔賣菜的來題詩答對,豈不要囊?于是,他馬上派人快馬加鞭趕到南昌,只等金德瑛一到,就叫各個書院里的、學館里的、私塾里的教書先生,全部扮作賣菜的人,到南昌街上去游蕩,好對付金德瑛。一切安排好了,金德瑛的官船才到南昌。他為了試試南昌賣菜的人是不是真的有才學,便信步來到了人來人往的章江門渡口。這時,一個潮王州來的菜農(nóng),挑著了一擔青菜離船上了岸。金德瑛迎上去:“有人說江西賣菜的人都很有才學,我今天出副對子你來對!彼戳丝蠢细呃细叩睦K金塔,便以此為題:“寶塔七層,四方八面。”那曉得這是一個真正的菜農(nóng),根本不懂得什么對對子。金德瑛說的這些,他簡直是摸頭不識腦,連忙用手擺了一擺,意思是:“我搞不清你說的這些東西!”扁擔一閃,就走了。
金德瑛不禁笑了起來,自言自語說:“還說江西賣菜的人都出口成章,我出一副對子他都對不上來! 恰好,有個在普賢寺蒙館教學的鮑秀才,也是一身賣菜的打扮,挑著菜擔子走過來了,說:“你剛才出的對子,他明明已經(jīng)對上了,你怎么說他沒有對呢?” 金德瑛說:“他不是擺擺手就走了么?”
鮑秀才說:“他是用啞語對的,用手一擺,意思是, “手掌五指,三長兩短’嘛!
金德瑛一想:“晤,對得不錯。看樣子,你也是一個賣菜的人,我再出一副對子你來對:‘嶺上孤松,春夏秋冬風債主’。
”這鮑秀才一下子惚住了,對不上來。眉頭一皺,想了個緩兵之計:“真對不起!因為高升客棧住滿了江西各地來趕考的才子,店里等著要菜。等我把這擔菜送去了,再來和你對!闭f完之后,挑起菜擔子就脫了身。
這鮑秀才一邊走,一邊想:“今日要是不把這副對子對上來,不但抹了鄧探花的面子,也給江西人丟臉。怎么辦呢?晤,投書浦學館有位曹秀才,年紀老,世面廣,對對子是拿手好戲,去找他幫幫忙。”
鮑秀才拿定主意,就過河朝 投書浦方向走去。投書浦又名石頭津,就在南昌西北方向的贛江邊上。鮑秀才走到石頭津,看見一塊巨石突向江中,不禁止住了腳, 一拍大腿,猛然叫道:“有了!”扯起腳板就往回走。
金德瑛估計鮑秀才對不上對子,特地借故溜走,不會再來了。哪曉得他偏偏上門來了。 “菜已經(jīng)送去了,你的對子我還沒有對呢! “那好,請對!” “聽了:‘江中獨石,東南西北浪冤家’!
金德瑛一默神:用江中獨石對嶺上孤松,用東南西北對 春夏秋冬,用浪冤家對風債主,妙!真是對仗工整,天衣無 縫,不禁連連夸獎道:“好!對得好!江西才子果然多,真 不愧為是‘人杰地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