婺源 村的靈魂:水口
婺源人建村選直,多采用方輿術,方輿術者,風水也。
因此,選擇村址,必依山傍水,或面水臨冊,有山有水 ,既有來龍,又有去脈。
方輿術者認為:水田乃地之門戶,溪水之流向和布置, 事關村的福禍吉兇。有關資料表時:“雄悍之山,多居水口 ,如勇土把關守寨,有無可侵犯之勢。一峰獨聳者,謂之華 表;兩山對峙者,謂之日朋捍門。”又:獅象(即兩山形象 )蹲踞,回互于水上,或“隔山裹纏”,或“澗水環(huán)匝村境 ”等。 這樣的“風水”,被視為寶地,有“藏龍?鳳”、 “護村安居”的功效。
如:高砂鄉(xiāng)的星堂村,是宋代進士胡促君故里!坝^其 山,云峰峙其南,星峰峙其北;觀基水,自北而南,過圍墻 ,由東而西,可謂山環(huán)水復!
如:龍山村是程禮祖選村址的。該村“水口兩邊,山來 朝結,左夾右拱,蔥蔥郁郁,宛若游龍!
如:瀲溪鄉(xiāng)符竹村,因“地勢低洼狹長,遠望如竹符浮 于水面!焙x永不沉歿。
如:清華鎮(zhèn)上堡村:“村在小溪北崖,背山面水,據險 筑堡而自固!卑偈N說法,都離不開山山水水。還有更重 要的是森林,是樹是木,是植被草場。
《宅譜邇言》云:“鄉(xiāng)居宅基以樹木為毛衣,蓋廣陌局 散,非林障不足以護生機;溪谷風重,非林障不足以御寒。 故鄉(xiāng)野居址,樹木興,則宅必旺;樹木敗,則宅必消乏! 《宅譜指要》進一步指出:“人旺財興,雙榜連科!笔且 “宅合天運,林茂樹盛,煙霧團結”,“吉氣鐘于此地”之 故。
有識之士選址建村,十分重視森林屏障,以及森林所組 成的風光。
如:古坦鄉(xiāng)石城水田一側,有古樹百余棵,開成半里之 長的樹廊。楓香樹、白玉欄、山櫻花、銀杏、香榧、紅豆杉 、三角杉、楠木、槐樹、青栲、糙葉樹……樹林一側,是高 高低低的巖石;村屋以處,緊鄰千余公尺高的群山,山上樹 ,樹上山,層層疊疊,儼如公園。
溪頭村下溪水口,有古樟二十余棵。
江灣鎮(zhèn)下曉起村,段莘水與村溪匯合處地帶,樟、楮、 槐十余棵古樹,護牢村基。浙源鄉(xiāng)虹關村和甲路鄉(xiāng)嚴田村的 水口,各有千年古樟、胸徑四、五人合抱,樹蔭復蓋半畝余 ,古樟旁,又有高低樹群。
水口處的樹木,決不允許砍代。護樹即是護村,即是護 人。
不僅水口,連溪河兩岸,距村屋的堤畔,亦允許植樹造 林,但不準砍伐。賦春鎮(zhèn)沖田村齊姓,在溪河兩岸曾值柳若 干,齊彥槐有詩:但使一灣栽一柳,也應無數(shù)鳥鳴蠻。
鰲溪江村江家瑞在水口橋頭山麓,種桃二百三十余株, 謂之桃谷,得水一泓,各桃花泉。并筑小亭。
龍山鄉(xiāng)桃溪村潘岳,棄官返里,沿溪種桃,每逢桃花盛 開,花兒灼灼,猶如霞光映天。
段莘鄉(xiāng)慶源村詹姓族人,愛種棗樹,棗花雖小,開花時 卻密密麻麻,遠看燦若大片云錦。
婺源境內多數(shù)水口建橋,或廊橋,或拱橋,或石橋。
山、水、橋、村、樹的布局,形成了小橋、流水、人家 的格調。田園風光,如詩如畫,香港攝影家陳復禮譽為“中 國農村最美的地方”。水口及其環(huán)境,有關當局稱之為“生 態(tài)保護小區(qū)”或名謂“自然保護小區(qū)”,并獲得“世界科學 與和平貢獻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