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芯子、車社火和馬社火
每逢過年鬧元宵,隴東人的一件大事就是扶老攜幼,涌上街頭看社火。社火中最精彩的是高芯子,最有陣容的是車杜火,最為得意的是馬社火。無論是高芯子、車社火還是馬社火,都是真人扮假人,或表演幾個歷史人物,或一段戲曲場面,人物不唱、不說、不動,由座下的人、座下的車或騾馬代步,在街面上游行展示。
隨著時代的進步,高芯子越扎材料越高級,越扎造型越奇巧,原來由大人托著小孩的徒步被拖拉機、汽車代替了,而車社火,現(xiàn)代人則給它起了個新名詞--彩車,更是異彩紛呈、各展風流。由于農村機械的普及,農民養(yǎng)的騾子和馬越來越少,少了騾子和馬,馬社火自然就不像從前那么火爆了。
隴東獨特的地理和人文環(huán)境,造就了獨特的民間藝術。單就上面三種社火形式說,在我國戲曲的初始,就曾有過真人學假的階段,如宋代出現(xiàn)的'肉傀儡'。--所謂'肉傀儡',就是由成年人扛著扮著似假人的男童或女童,在街上游行表演,成年人在下面旋轉和舞蹈。我們隴東的高芯子、車社火、馬社火實際上 就是宋代'肉傀儡'的保留或延續(xù),其表演形式古與今是一致的。他們往往由人扮成天神和古代名將,披甲戴盔,持名種兵器,如傀儡假人似的,乘車馬游行。研究'肉傀儡'和高芯子、車社火、馬社火的傳承關系,對我們保留和發(fā)揚這一獨特的民間藝術不無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