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山族的喪葬儀禮
在許多民族的觀念中,死亡是很神秘的事情,高山族也不例外。他們認(rèn)為人死后靈魂不滅,因此有強烈的崇拜祖先的觀念,各族群都有祖靈祭祀。他們把靈魂分為善惡兩種,死亡也分為善死與惡死。善靈自然是善死的靈魂,即祖靈,是要祭祀的;惡靈是指死于非命的人變成的,這些惡靈常常在人間做怪。對于惡死之人,多采取簡單掩埋法,死地多插標(biāo)識以避之,居室亦多廢棄,或請巫師禳逐。對于善死者就有許多收殮和埋葬等儀式,各族群形式不同。
平埔人
平埔人把死亡叫做“馬歹”、“麻八歹”、‘貓描產(chǎn)”。把惡死定義為:自殺、野外暴斃、出草戰(zhàn)死等。草草掩埋了事!
對于善終之人,各地區(qū)的埋葬方法又有不同。有的男女老少皆裸體,有的用鹿皮包起,有的用草席裹起,有的用棺木,有的用石板,還有的用大窯缸及竹編器,種類很多。殉葬品有用死者生前文物、器皿或雜物的一半。死者葬于厝內(nèi)、厝邊或山上,也有葬于竹圖之內(nèi),蓋一小茅屋,上插雞毛和小布旗!
喪服的顏色也不同,有皂色、白色喪服,也有披烏布于背或絆烏帶于肩。服喪期,短的十天,最長的有一年,這期間不能著華艷服飾,也不能有任何歌舞歡宴之舉,甚至農(nóng)事活動也受到短時間的限制。
阿美人
當(dāng)病人病危之際,家人就開始為他洗凈全身,換上干凈衣服,搬到另一處居住,然后請巫師持香蕉葉呼男神、女神為病人禳祓。如不能好轉(zhuǎn)就要開始處理后事。親族全體要齊聚病人身旁,病人如果清醒,就向家人留遺言。氣絕后,如果是男人死了,就由其兄弟將金屬飾物放在死者的手中,左授銅鈴,右手項鏈,盛裝衣冠,扶頭向南,妹妹將特制的糕放于死者背甲中,將其生前所用的槍及祭器懸掛門首。死者如為女性,則由年長之姊妹,置飾物于手中,將跳舞時的盛裝蓋于尸首上,做糕放在方袋中,將此干糧袋與祭器懸于門首!
埋葬的儀式在當(dāng)日或次日進(jìn)行,采取室外土葬的方法。先裝殮,然后通知同族親戚。親戚得知消息后即來參加葬禮。死者的兄弟及伯叔或子侄,須參加掘墓工作。墓設(shè)在室外的院落中,南部阿美人常常在住屋的北側(cè)掘墓。死者的后代中的四個人,立于墓的四角,依長幼次序掘土,近親相助。以木板架尸床,下葬后,用土掩埋,再以卵石排成圓形作為標(biāo)記。北方的阿美人還要在墓穴的四周,排插木樁木板為壁,蓋上茅草后填土。更早些時候的古墓有用石板為壁的,還有用陶罐及粟作為殉葬品,陶罐放頭上方,粟穗放身體兩側(cè)。參加葬禮的人,須用柏葉及芭蕉葉插在頭上及腰間避邪。葬禮后,還要給每一位幫忙的人一件鐵器,給抬尸的人一件衣服,作為謝禮!
下葬后的當(dāng)天,要請巫師主持送靈儀式,死者的父母及兄弟姐妹都可以單獨舉行送靈儀式,以寄托生者對死者的哀思!
次日,助葬的親屬都集中在喪家,由巫師禳祓除穢。當(dāng)晚又由巫師用陶罐請回亡靈,迎至房屋中,用芭蕉葉禳祓,以糕、酒、檳榔作為祭品,稱回靈禮。之后又行出漁利,所有這些之后,葬禮才算結(jié)束。
泰雅人
泰雅人認(rèn)為死亡是靈魂出竅不歸。凡是在家去世,而且有親屬在身邊的,就是善終;死于野外、被害等非常自然死亡,以及自殺、難產(chǎn)死亡等均屬惡死。
善終之人斷氣時必須由親人撫其右手,如果斷氣時沒有親人在場,也是不吉利的,需要請女巫禳祓。斷氣時。親屬應(yīng)讓死者合上雙眼,如果眼白外露,就會被認(rèn)為家中還要繼續(xù)死人。斷氣后,由親人為其梳洗,換上盛裝,穿胸衣,戴首飾、耳飾、臂飾,用一塊布鋪在地上,把尸體放在上面,并將死者的手足屈于胸前,做蹲踞狀,然后用番布把尸體包起來,用帶子縛緊。死者斷氣時,在其床下掘圓穴,深五六尺,將尸體下葬,多數(shù)面向河岸。死者用的刀、煙斗隨葬,上蓋石板,蓋上土弄平整。死者的遺留衣物和剩余墓土,運至野外偏僻處丟棄。參加埋葬的男性近親,必須到海邊洗凈身體,身上所穿衣服,一并藏于隱蔽處。喪家還要每天把飯放在竹筒內(nèi)棄于山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