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特婚俗
由于滿族歷史悠長,分布很廣,因此各地的婚俗差別較大。 如沈陽一般滿族婚娶舊俗,子女成年,男女方父母首先要給兒女 對照八字,如若合婚,雙方父母才能由媒人帶領'相看',也口H。相 親',俗稱'看門戶'。如雙方相看中意才能定婚。
定婚,男方家要以頭環(huán)首飾等為定禮,送至女家,稱'放定', 又稱'過小禮'。這一天,女方姑娘要盛裝出見男方家長,裝煙、倒 茶敬給男方尊長,男家給以裝煙、倒茶錢若干,亦稱'斟盅'。
娶親:由男方選二個結婚日子,由媒人送給女方,叫'送喜日 子'。男方在結婚前幾天,擇吉昏將聘禮(老酒一瓶30斤、豬一 口;或成衣4件,皮、棉、夾、單)送至女家,叫'過大禮',俗稱《下大茶'。納聘日,男方家長借兒子至女方家,拜見岳父母,稱之'磕 頭',女方家長賞以錢、針繡等物。女家將聘禮陳列到案桌上,兩 家親翁跪在案下酌酒,互相交遞酒杯祭撒地上,稱為'換盅',接 著是'開剪',將男方送的彩布與女方做衣服;同時,女改辮發(fā)而 盤譬,稱為'練習'。
娶親時,一般男方要操辦三天。第一天叫'響柵'。這一天婆 婆、嬸婆去請老親少友。頭一天動鼓樂、搭灶、劈柴。第二天叫 '晾轎'。迎娶前一天,男方乘轎或車至女方家迎接嫁妝和新娘。 女方送嫁妝和新娘上車,新娘要離家到男方借好的寓所住宿,俗 稱'打下處'。女方只把嫁妝送到男家,列于門前案桌上,俗稱'過 箱柜'。男方設迎風酒接迎女方送嫁妝人,俗稱'下馬杯'。
結婚吉日,太陽末出,男家就列隊迎親,去時人是單數(shù),回來則是雙數(shù)。清晨,女家用彩車送親,新娘哥哥護送,路遇井、廟、墓 則用紅氈遮住彩車,意為'避煞神'。男方迎親的彩車與女方送親 的彩車申途相遇,兩車外轅相錯,新娘由哥哥抱到迎親車上,稱 為'插車'。迎接新娘到男家,新娘下轎后,新郎手執(zhí)馬鞭對空猛 抽三鞭,或用無頭箭向新娘方向射三箭,意為逐黑煞神。新娘頭 蒙紅蓋頭,腳踩紅氈走到天地桌前,新郎新娘在鼓樂聲中向北三 叩頭,即'拜天地',俗稱'拜北斗',對拜,眾親友賀喜。禮后新娘 要跨過馬鞍先進房有側架設的青布帳柵靜坐,俗稱'坐帳',亦叫 '坐福'。新娘身著大紅袍(俗稱'打草衣裳',。入帳,一小女孩手 拿兩面銅鏡對新娘照一下,然后把銅鏡搭在新娘身上,前胸、后 背各懸一面。接著,另一女孩遞過兩只錫壺(里盛錢米,新娘抱 在懷申(也有夾在腋窩,,叫'抱寶瓶',亦稱'抱寶媒壺'。中午,還 要行'阿察布密禮',就是在院內神桌前,新郎單膝跪神桌前,手 擎托碟,用滿語念'阿察布密歌',俗稱念哈力巴經(jīng)。'阿察布密' 是合婚之意,歌詞大意是夫妻幸福,長命百歲,白頭到老,共享富 貴。宴畢,新娘家人辭歸,新郎仍在門前為每人敬酒三大杯,為娘 家人送行。
其后,新娘才能移入新房內。傍晚新郎入新房用秤桿揭去新 娘蓋頭,新娘打扮完畢,與新郎、娶親婆、送親婆圍方桌而坐。新 郎新娘飲交杯酒。鬧洞房時,要唱喜歌'拉空齊',多即興編詞,均 為祝福之意;楹蟠稳,同拜祖先、父母姑舅各尊長親屬,謂之 '分大小'。另有七日'回門'、'住對月'(婚后一個月回娘家住一 個月,之俗。
由于滿族歷史悠長,分布很廣,因此各地的婚俗差別較大。 如沈陽一般滿族婚娶舊俗,子女成年,男女方父母首先要給兒女 對照八字,如若合婚,雙方父母才能由媒人帶領'相看',也口H。相 親',俗稱'看門戶'。如雙方相看中意才能定婚。
定婚,男方家要以頭環(huán)首飾等為定禮,送至女家,稱'放定', 又稱'過小禮'。這一天,女方姑娘要盛裝出見男方家長,裝煙、倒 茶敬給男方尊長,男家給以裝煙、倒茶錢若干,亦稱'斟盅'。
娶親:由男方選二個結婚日子,由媒人送給女方,叫'送喜日 子'。男方在結婚前幾天,擇吉昏將聘禮(老酒一瓶30斤、豬一 口;或成衣4件,皮、棉、夾、單)送至女家,叫'過大禮',俗稱《下大茶'。納聘日,男方家長借兒子至女方家,拜見岳父母,稱之'磕 頭',女方家長賞以錢、針繡等物。女家將聘禮陳列到案桌上,兩 家親翁跪在案下酌酒,互相交遞酒杯祭撒地上,稱為'換盅',接 著是'開剪',將男方送的彩布與女方做衣服;同時,女改辮發(fā)而 盤譬,稱為'練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