珞巴族風俗習慣
建筑
珞巴族自古就在西藏的塔布、工布、白馬崗和喜馬拉雅山南麓的廣大地域生息。
珞巴族的傳統(tǒng)住房是石木結構的碉房,堅固耐久且具有很好的防御功能。他們在門上或屋內(nèi) 的墻壁上,畫有許多避邪求福的圖案。而墻上掛著的動物頭首,既是財富的象征,也是對獵手打獵能力的炫耀。
服飾
珞巴族的服飾充分體現(xiàn)著粗獷豪放的風格,野生植物纖維和獸皮是他們服裝的主要原料。男 子一般穿自制的羊皮上衣或藏式氆氌長袍,外罩稱為"納木"的黑色套頭大坎肩,戴熊皮壓制的有沿盔帽,帽沿上套一個帶毛的熊皮圈,毛向四周伸張,帽后綴一塊梯形帶眼窩的熊皮 ,據(jù)說這種裝扮在圍獵時能起到迷惑獵物的作用。婦女們則喜歡穿麻布織的對襟無領短袖上衣,下身穿過膝的緊身筒裙,小腿裹上裹腿。珞巴族男女都喜愛佩帶裝飾品。他們頸上的串 珠,是用一種青藍色的石料磨制而成的,每個成年人都有幾串,盛裝時可佩戴幾十串。在長期的發(fā)展過程中,珞巴人形成了贊美和歌頌力量與勇敢的審美觀念,這種審美觀念突出地表 現(xiàn)在他們的服飾上。
飲食
珞巴族人傳統(tǒng)的主食是玉米和雞爪谷。燒烤是他們最常見的加工食物的方法。"達睞媽拜" 是一種黏坨狀的食物,做成后用手抓食,這是珞巴族人喜愛并常享用的一種食物。藤網(wǎng)橋是珞巴族人用特有的技術,以藤索為材料編織而成的。西藏自治區(qū)墨脫縣德興區(qū)橫跨雅魯藏布江上的藤網(wǎng)橋是歷史最久的一座,距今已有300多年。遠遠望去,這座藤網(wǎng)橋好像 一條在空中飛騰的蛟龍。
珞巴族待客習俗
珞巴族是一個熱情好客的民族,他們把能挽留客人,討得客人的喜歡視為榮耀。在請客人吃飯之前,主人要先喝一杯酒,先吃一口飯,以示食物的無毒和對客人的以誠相待。如果客人是從遠方來的,路巴人就會拿出自己最喜歡吃的干肉、烤肉、奶渣、玉米酒、養(yǎng)麥和辣椒等招待。有時客人正遇主人家獵獲野物,他將和家庭的成員一樣分上一份。另外,婦女生了小孩,親友都要登門祝賀,并送一支箭作為禮物。
珞巴族的眼飾
珞巴族男子穿長到腹部的坎肩,戴熊皮做的或藤條編的圓帽,時時刻刻佩有弓箭和長刀,另外喜歡用耳環(huán)和項鏈裝飾自己。絕巴族的女子穿圓領窄袖的短衫,下面配上沒膝蓋的花格羊毛裙。她們特別喜愛裝飾物,有時帶有十幾到幾十串的珠子,再加上手鐲、耳環(huán)、銀幣、銅鈴、鐵鏈、火鐮、刀子和貝殼,重量可達十幾斤。裝飾物的多少是婦女財富多寡的標志.塔巴男女都留長發(fā),額前齊后,其余的散技在后。
珞巴族的狩獵
珞巴族擅長狩獵,習慣用野生植物配制毒藥,涂在箭鎮(zhèn)上射殺野獸。狩獵一般都是集體進行,獵獲的野物一律大家平分。珞巴族有個習俗,無論誰家生了小孩,鄰居和親友都要登門祝賀,送一支箭作為禮物。小孩從七八歲就開始操弓習射,弓箭從此隨身攜帶,直到死后陪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