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朗族風俗習慣
房屋
布朗人都是聚寨而居,村寨的位置多建于海拔二千余米的山間。
蓋房子是有季節(jié)性的,一般情況下都是選擇在每一年的陰歷的臘月至次一年的一月、二月之間。 使用的原料主要是竹、木、土、茅草等幾種,建筑是極為簡單的,是不需要花費掉多少成本的。村中每一個成年的男子都是會修建的,按照風俗習慣,一戶人家建房,眾人來相幫,所需要的建筑材料,可以集體上山去采伐,就地取材。立屋的當天,親戚近鄰們有的送糧食,有的送物資,大家一起來動手,一、二日內就可以完成建房。
分布在思茅、臨滄、保山地區(qū)的布朗族,他們的房屋分為住房和倉房兩種。住房大多是土木結構的平房,這是和內地的漢族的農舍相似的,并且用茅草來蓋頂棚。整個的住房又分為里房和外房兩部分,里房是較小的,除了作寢室之外,還存放一些東西;而外房筑有火塘,火塘的兩側設鋪位來供人睡覺。倉房都是比較小的,分樓上樓下兩層,樓上用來存放糧食和生產工具,樓下用來關牛。
西雙版納山區(qū)的布朗族的房屋是竹木結構的樓房,也分為住房和倉房兩種。住房是上層住人,下層關豬、雞、牛、馬和堆放柴禾、安置碓臼等。側面有一木梯,可以沿梯上樓,樓上一側搭有竹質的曬臺,供婦女們梳洗和晾曬東西之用。住房為雙斜面,以茅草編成竹排蓋頂,以竹片編織四壁,并用竹竿剖為兩半鋪樓面。樓上的室內筑有火塘,火塘上支放鐵三角架,可以燒水煮飯,火塘邊是人們休息、招待客人、開會的地方,四周鋪上竹席供人睡覺。室內四壁不開窗口,以致光線十分暗淡,幾乎全靠火光照明。家中陳設很簡單,除一口鐵鍋、鐵三角架和少許鐵刀、鐵斧等農具外,多為竹制器皿,如竹蘿、竹篩、竹凳、竹桌、竹湯匙等等。據說,這樣的竹樓可以住上十多年之久,但每隔兩、三年就要用茅草來翻蓋一次。
各家的倉房都是設在寨邊上的,糧食就裝在倉房的樓上,樓下是空著的,卻很少有人來偷竊別人的糧食。
服飾
在布朗族的人們中,居住在思茅、臨滄、保山等地區(qū)和居住在西雙版納的山區(qū)的布朗族的服飾,其形式是基本相同的,但在一些細節(jié)上,還是略有一些差異的。
臨滄、思茅地區(qū)的布朗族的服飾,男子是穿著黑色的大面襟的短上衣,下身穿著肥大型的長褲子,頭上則纏著青色的或者是黑色的包頭,有的布朗族男子還帶上手鐲,并且赤足。
婦女們則是頭上纏著一丈多長的青布的包頭。施甸縣的婦女們還會把她們的包頭折疊成三角的形狀,并且,在接近額頭的地方還系著用線串制成的各色的玻璃珠子,上身穿著藍布的高領大襟的上衣,上衣的領邊上繡上花紋,左襟上面鑲有三條各種顏色的花紋,袖口用紅色、黑色、綠色的布條鑲上邊,上衣的外面還要套上一件對襟的短褂子,釘上十五對或者是二十對的布紐扣。婦女們下身穿著為統(tǒng)裙,在腰間,還要拴上腰帶,在小腿上,還要纏上護腿布,婦女們還帶銀環(huán)和銀手鐲,把牙齒染成黑色的,并且是赤足。
在西雙版納地區(qū)的布朗族中,男子們上身穿著黑色的或者是青色的圓領長袖對襟短衫,短衫是用布紐扣來扣于胸前的;男子們下身則穿著黑色的寬襠型褲子;頭上則纏上白色的、黑色的或者是青色的包頭巾;男子們還普遍有文身的習俗,很多西雙版納地區(qū)的布朗族男子的身上都有文身。
西雙版納地區(qū)的布朗族的婦女們,上衣是左右兩衽的黑色無領型緊身短衫,這種短衫是在左腋下打結的。婦女們的下身穿著黑色的統(tǒng)裙,在統(tǒng)裙的上部,織有紅色、白色、黑色三色線條,也有的一些年輕的姑娘們穿著白色、紅色、綠色等的上衣,她們的小腿則纏上白色護腿布,頭上則纏上黑色的、青色的包頭巾,在耳朵上,戴上銀制的耳環(huán),耳環(huán)可下垂至肩膀,手上戴上銀制的手鐲。一些年輕的婦女們還喜歡佩帶上各種顏色的玻璃珠子,她們還喜歡把牙齒染成黑色的,并且以黑為美。
喪葬
由于布朗人有靈魂不滅的觀念和對祖先的崇拜感情,因而產生了與這種觀念和感情相適應的喪葬儀式。
一般情況下,布朗族人死后實行的是土葬,下葬的棺材多數(shù)是竹制棺材,也有用木制棺材的。布朗族的村寨有公共墓地,所以墓坑挖在公共墓地上,并依照人間的模式對于死者也得按他的輩分和年齡長幼依次序分臺下葬,即七、八十歲的老人埋在最上面的一臺,五、六十歲的老人埋在次一臺,三、四十歲的中年人又埋在下臺,最下臺埋葬兒童,但是對于那些兇死的人,是不能埋在公共墓地的,而且要埋在遠離公共墓地的地方。
墓坑是比較淺的,在放尸體的時候,頭部要面向西方,腳要朝向東面,仰面直葬,不需要疊起墳堆。如果布朗人是病死的,就要請來和尚為他(她)念經,并且還不能死后馬上入殮,要停尸三日以內,在入殮之前,還要洗浴。在停尸的時候,還要用茶葉、芭蕉、飯團、蠟條等東西捆在死人手上,并用一根白色的線拴在死人的大拇指上,泄出棺外。當抬著棺材出門時,一邊把白線給砍斷,這樣做的意思是死者從此以后脫離家庭了,人走了,鬼也走了,斬斷鬼魂的歸路,不讓鬼回到家中,使家中不安。然后再由村寨的頭人帶領眾人送葬至公共墓地。眾人把尸體抬至墓地之后,把死者從棺材里面抬出放入到土坑之內,即行蓋土,無需疊起墳堆,然后再把棺材連同抬死人的竹竿一起砍爛,蓋于墳上。送葬的人還要一一地向死者說:“你不要讓人看見你,聽見你,要好好地躺下,保護好你!币馑际悄愕撵`魂不要再出來到處游蕩了。
若是八十歲以上的老人,就在墓地實行火葬;鹪岷蟮墓腔矣伤勒叩募覍賿叱梢欢眩螒{風吹雨刷。焚尸之后二日,死者的家屬用蠟條、鹽、谷等物品去墓地祭奠,以后逢年過節(jié)都要祭祀。
人們在送葬回來的途中,還要由頭人“達曼”走在最后面,邊走邊撒下一些樹葉,表示的意思是從此以后與死者分離,隔斷鬼魂的歸路!斑_曼”還要邊走一邊不斷地喊叫著“ⅩⅩⅩ已經不是我們寨子里的人啦,他已經是鬼山上的人啦。那鬼山是很臟的地方,你們不要再呆在那里!苯泻爸螅捅硎颈娙说幕暌呀浗谢氐秸恿。在過去,寨里不論是死了什么人,全寨都要停止生產一天,表示對死者的哀悼。
由上述可知,布朗人是萬物有靈信仰者。萬物有靈論是人們在生產水平非常低下,在大自然的各種災害面前軟弱無力,對自然界各種現(xiàn)象無法理解而產生的一種錯誤的觀念。而祖先崇拜則是在萬物有靈的思想基礎上,在人們進入氏族社會以后產生的一種血族承繼觀念和對祖先勞績的追念情感。祖先崇拜的含義,不僅是崇拜具體的個人,而且是崇拜個人為代表的血族團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