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少妇freesexvideos强迫,进军国际市场野狼av午夜福利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pron 域名停靠,欧美jiZZHD精品巨大又粗又长又硬,毛片在线网址播放,91秦先生在线观看国产久草,五月狠狠色丁香婷婷视频,国产精品在线视频频放,91久久成人

首頁 | 注冊 | 登陸 | 網(wǎng)站繁體 | 手機版 | 設為首頁 長沙社區(qū)通 做長沙地區(qū)最好的社區(qū)門戶網(wǎng)站 正在努力策劃制作...
注意:網(wǎng)站查詢并不一定完全準確,使用請先核實! 全國景點查詢

 

請?zhí)顚戧P鍵字: 
輸入最短的關鍵字,如湖南省博物館,輸入博物館后按Enter即可

 

注意:網(wǎng)站查詢并不一定完全準確,使用請先核實! 孔廟

 

 

景點 孔廟
介紹    

   孔廟是我國歷代封建王朝祭祀春秋時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孔子的廟宇 ,位于曲阜城中央。它是一組具有東方建筑特色、規(guī)模宏大,氣勢雄偉的古代建筑群。

  孔廟始于孔子死后的第二年(公元前478年)。 弟子們將其生前“故所居堂”立為廟,“歲時奉祀”。當時只有“廟屋三間”,內藏孔子生前 所用的“衣、冠、琴、車、書”。其后,歷代王朝不斷加以擴建!|漢永興元年(公元153年), 桓帝令修孔廟,并派孔和為守廟官,“立碑于廟”。魏黃初二年(公元221年),文帝曹丕又下詔 在魯郡“修起舊廟”,但當時孔廟的規(guī)模并不甚大。西晉末年“廟貌荒殘”。東魏興和元年(公 元539 年)修繕孔廟,“雕塑圣容,旁立十子”,為孔廟有塑像之始。唐初除了 在國都的最高學府 國子監(jiān)修建“周公、孔子廟各一所”外,皇帝又下詔 “州、縣皆立孔子廟”。唐代修廟5次, 北宋修了7次。最大的一次是宋真宗天禧二年(公元1018年),“擴大舊制....凡增廣殿堂廊廡316間”。金代修了4次,元代修了6次,明代重修、重建共達21次之多。 最大的一次是明孝宗弘十二年(公元1499年)當時孔廟遭雷擊,大成殿等主要建筑120余楹“化為灰燼”;实壑煊议碳泵ο铝钪匦,歷時5年,耗銀15.2萬兩。到了清朝, 孔廟又修建了14次。最大的一次是雍正二年(公元1724年),當時孔廟又毀于雷火世 宗胤真除親到太廟祭孔外,又“發(fā)帑金令大臣等督工監(jiān)修,凡殿廡制度規(guī)模,以至祭器儀物,皆令繪圖呈覽,親為指授”。為加快工程進度,還調集了12個府、州、縣 令督修,共用了6年時間。歷史上,孔廟先后共大修15次中修31次,小修數(shù)百次,終于形 成了目前這樣的宏大規(guī)模。

  現(xiàn)在的孔廟的規(guī)模是明、清兩代完成的。建筑仿皇宮之制,共分九進庭院,貫穿在一條南北中軸線上,左右作對稱排列。整個建筑群包括五殿、一閣、一壇、兩廡、兩堂、17座碑亭,共466間,分別建于金、 元、明、清和民國時期?讖R占地約200畝,南北長達1公里多。四周圍以高墻,配以門坊、角樓。黃瓦紅 垣,雕梁畫棟,碑碣如林,古木參天。宋朝呂蒙正有文贊道:"繚垣云矗,飛檐翼張.重門呀其洞開,層闕郁其特 起。......”這一具有東方建筑特色的龐大建筑群,面積之廣大,氣魄之宏偉,時間之久遠,保持之完整,被古建筑學家稱為世界建筑史上“唯一的孤例”。它凝聚著歷代萬千勞動者的血汗,是我國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

金聲玉振坊

   孟子對孔子有過這樣的評價:“孔子之謂集大成。集大成者,金聲而玉振之也。金聲也 者,始條理也;玉振之也者,終條理也”。“金聲”、“玉振”表示奏樂的全過程,以擊鐘(金聲)開始,以擊磐(玉振)告終。以此象征孔子思想集古圣先賢之大成,贊頌孔子對文化的巨大貢獻。因此,后人把孔廟門前的第一座石坊命名為“金聲玉振”。

  金聲玉振坊石刻,4楹,石鼓夾抱,4根八角石柱頂上飾有蓮花寶座,寶座上各蹲踞一個雕刻古樸的獨角怪獸“辟天邪”,俗稱“朝天吼”。兩側坊額淺雕云龍戲珠,明間坊額填色4個大字“金聲玉振”,筆力雄 勁,是明嘉靖十七年(公元1538年)著名書法家胡纘宗題寫的。坊后是一座單孔石拱橋,橋面是二龍戲珠的石階,橋下清流呈半圓繞過,這就是泮水,可惜泮水被石塊封蓋,只有泮橋獨存了。橋后東西各有一幢石 牌,立于金明昌二年(公元1191年),上刻“官員人等至此下馬”,人稱“下馬碑”過去文武官員、庶民百姓從此路過,必須下馬下轎,以示尊敬,就連皇帝祭祀孔子也要下輦而進,可見孔廟的尊嚴。

欞星門

  欞星,即靈星,又名天田星,古人認為它“主得士之慶”。古代祭天,先要祭祀靈星?讖R設門名靈星,是說尊孔如同尊天。

  欞星門在泮水橋后,四楹三間。石柱鐵梁,鐵梁鑄有12個龍頭閥 閱。四根圓石柱中綴祥云,頂?shù)衽慷俗奶鞂。額枋上雕火焰寶珠,明間額坊由上下兩層石板組成,下層刻乾隆皇帝手書“欞星門”3個大字,上層刻絳環(huán)花紋。明代時此門為木制,清乾隆十九年(公元1754年)重修時“易以石”。

  欞星門里建二坊,南為太和元氣坊,此坊建于明嘉靖二十三年(公元1544年)春,形制與金聲玉振坊同,坊額題字系山東巡撫曾銑手書,贊頌孔子思想如同天地生育萬物一樣。北為至圣廟坊,明額題刻篆字,坊明代時原刻“宣圣廟”3字,清雍正七年(公元1729年)易為今名。坊為漢白玉石刻制,三間四柱,柱飾祥云,額坊上飾火焰寶珠。

    后人為贊頌孔子思想對我國社會所發(fā)生的深遠影響,使用了“德侔天地”、“道冠古今”8個字,意即他的貢獻如同一奪一樣大,他的主張古今來說都是最好的。因此在孔廟第一進院 落左右兩側修建了兩座對稱的木質牌坊,東題“德侔天地”,西題“道冠古今”,為孔廟的第一道偏門。兩坊建于明初,具有明顯的時代風格。建筑為木構,三間四柱五樓,黃色琉璃瓦,如意斗拱,明間十三踩,稍間九踩,中夾小屋頂五踩。坊下各飾 有8只石雕怪獸。居中的4只天祿,披麟甩尾,頸長爪利;兩旁的4個辟邪,怒目扭頸,形象怪異。

圣時門

  據(jù)《孟子》記載:“孟子曰:‘伯夷,圣之清者也;伊尹,圣之任者也;柳下惠,圣之和者也;孔子,圣之時者也!币馑际钦f,在圣人之中孔子是最適合時代的。據(jù)此,清世宗于雍正八年(1730年)欽定孔廟正門名“圣時門”。圣時門始建于明永樂十三年(1415年),3間,弘治年間擴為5間中設拱門3 券,碧瓦歇山頂,四周是深紅的墻皮,券內是杏黃的墻里,前后石階上各有石刻龍陛。由拱門內望,令人有深邃莫測之感。

  過圣時門,豁然洞開,偌大一個庭院,古柏森森,綠蔭匝地,芳草如茵。迎面3架拱橋縱跨,一水橫穿,碧波渙渙,荷葉田田,環(huán)水雕刻有玲瓏的石欄。水“壅繞如壁”,故名“壁水”,橋因而利名,稱“壁水 橋”。

  橋南東西二門,甬道相連,東匾“快睹門”,取李渤“如景星鳳凰,爭先睹之”語,即“先睹為快”之意;西匾“仰高門”取自《論語》“仰之彌高”語,贊頌孔子學問十分高深。此是孔廟的第二道偏門。過去只有皇帝祭祀才可走正門,一般人只駔從仰高門進廟。

弘道門

  壁水橋北為弘道門,是明洪武十年(公元1377年)時孔廟的大門,清雍正七年據(jù)《論語》“人能弘道”欽定命名,以贊頌孔子闡發(fā)了堯舜禹湯和文武周公之道。門下有元碑兩塊,東四棱碑為“曲阜縣歷代沿革志”,記載了曲阜的變遷沿革,史料價值很高西碑為“處士王處先生墓表”頗有書法價值,是1966年移入孔廟保管的。

大中門

  過大中門,即進入孔廟第四進庭院。院落疏闊,古樹蔥郁,禽鳥翔集夏天鸛飛鶴舞,白鷺翩翩,冬春鵲鳴雀喧,昏鴉噪晚,顯得十分幽深。

  大中門原名中和門,較弘道門長且狹,共5間,原為宋代孔廟的大門,后經(jīng)明弘治時重修,今門系清代所建。門左右兩旁禹有綠瓦拐角樓一座,系元至順二年(公元1331年)為使孔廟象皇宮一樣威嚴而建的。角樓均3間,平面作曲尺形,立在正方形的高臺之上,臺之內側有馬道可以上下。此兩角樓瓦廟東北、西北兩角樓構成一個巨大的長方形,以供守衛(wèi)之用。


奎文閣

  入大中門,迎面迎面即為同文門。門屋闊5間,深2間,黃瓦歇山頂,斗拱布局疏朗。清初此門曾名“參同門”,順治后改為此名。

  過同文門,院北端一座高閣拔地而起,頂檐下群龍護繞的一塊木匾上大書“奎文閣”三字,它就是以藏書豐富、建筑獨特而馳名中外的孔廟藏書 樓。

  奎文閣始建于宋天禧二年(公元1018年)始名“藏書樓”金章宗在明昌二年(公元1191年)重修時改名“奎文閣”,清乾隆皇帝重新題匾。“奎”是星名,二十八宿之一,來西方白虎之首有星16顆,“屈曲相 鉤,似文字之畫”,所以《孝經(jīng)》稱“奎主文章”,后人進而把奎(魁)星演化為文官首。后代封建帝王為贊頌孔子,遂將孔廟藏書樓命名為奎文閣。

  奎文閣高23.35米,闊30.1米,深17.62米,黃瓦歇山頂,三重飛檐,四層斗栱。內部兩層,中夾暗層,層疊式構架,底層木柱上施斗栱,斗栱上再立上層木柱?拈w結構合理,固堅異常,自明弘治十七年(公元1504年)重修以來,經(jīng)受了幾百年風風雨雨的侵襲和多次地震的搖撼,雖然康熙年間的大地震使曲阜“人間房屋傾者九,存者一”,而奎文閣堅固的旁證仍然無恙,巋然屹立,不愧為我國著名的古代木結構建筑之 一。閣西碑亭中記載康熙年間地震的石碑就是奎文閣堅固的旁證。閣前廊下石碑二幢,東為“奎文閣賦”,系明代著名詩人李東陽撰文,名書法家喬宗書寫;西為“奎文閣重置書籍記”,記載著明代正德間皇帝命禮部重修賜書庋藏的情況。

  奎文閣前有兩座御碑亭,亭內外共有四幢明代御碑。每幢高6米多,寬2米多,碑下的龜趺高1米多。碑 額精雕盤龍,繞日盤旋栩栩如生。碑文內容多是尊崇孔子。東南露天的“重修孔子廟碑”。為明憲宗朱見深所立。碑文極力推崇孔子思想,“朕惟孔子之道 ,有天下者一日不可暫缺”。字楷書,書體端莊,結構嚴謹,以精湛的書法著稱于世。石碑立于成化四年(公元1468年),習稱“成化碑”。

  此院東西各有一所獨立的院落,名曰“齋宿”,祭祀孔子前祭祀人員在此戒齋沐浴。東院是“衍圣公”的齋宿所。清代康熙、乾隆皇帝祭祀孔子曾在此沐浴,又稱“駐蹕”。現(xiàn)舉界有孔子生平事跡展覽。西院是從祭官員的齋宿所,清代中期就已廢棄,僅存院落.清道光年間,孔子七十一代孫孔昭薰將孔廟內宋、金、 元、明、清五代文人謁廟碑130余塊集中鑲嵌在院墻上,改稱“碑院”碑碣或流暢奔放,飄逸自如;或豐潤溫雅,神采飛動;或端莊典雅,質樸古拙;精品眾多蔚然大觀.。


十三碑亭

  過奎文閣為孔廟的第6進庭院。院落狹長矗立著13座碑亭,南8北5,兩行排列,斗栱飛翹,檐牙高啄,黃瓦耀金,櫛次鱗比。十三碑亭專為保存封建皇帝御制石碑而建,習稱“御碑亭”。亭內存碑55 幢,是唐、宋、金、元、明、清、民國七代所刻。碑文多是皇帝對孔子追謚加封拜廟親祭、派官致祭和整修廟宇的記錄,由漢文、八思巴文(元代蒙古文)、滿文等文字刻寫。

  道北5座碑亭建于康熙、雍正、乾隆年間,道南的8座亭中,4座為金、元建筑,東起第三、六座為金明昌六年(公元1195年)所建,第四座為元至元五年(公元1268年)所建,第五座為元大德六年(公元1302年)所建,其余4座為清代所建。兩座正方形的金代碑亭,斗栱豪放,布置疏朗,是孔廟現(xiàn)存最早的建筑。

  各亭石碑多以似龜非龜?shù)膭游餅轷茫悔F屃(bi,xi),據(jù)說是龍的兒子。傳說龍生9子,各有所能,贔屃擅長負重,故用以馱碑。碑亭中最早的是兩幢唐碑,一幢是立于唐高宗總章元年(公元668年)的“大 唐贈泰師魯先圣孔宣尼碑”,一幢是立于唐玄宗開元七年(公元719年)的“魯孔夫子廟碑”,皆位于南排開東起第六座金代碑亭中。最大的一幢石碑是清康熙二十五年(公元1686年)所立,位于北排東起第三座碑亭內。這塊碑約重35噸,加上碑下的贔屃,水盤,約重65噸。這塊石采自北京的西山,在當時的技術條件下,能將此碑安然運抵千里之外的曲阜,不能不使人驚嘆。

  此院的東南、西南部,各有一片叢林似的碑碣。北墻朱欄內還鑲著大量刻石均為歷代帝王大臣們修廟、謁廟、祭廟后所刻。如從書法藝術上來看,真草隸篆,各有千秋。另有幾座石碑從側面記載了元末紅巾軍、明代中期劉六、劉七、明末徐鴻儒等農(nóng)民起義的情況,是研究農(nóng)民革命歷史難得的珍貴史料。

  十三碑亭院兩側,東建毓粹門,西建觀德門,供人出入,人們依照皇宮之名,稱為東、西華門。這是孔廟的第三道偏門。

大成門

  十三碑亭北,有五門并列居中的一座名大成門,是孔廟第七道大門。

  “大成”,是孟子對孔子的評價。他說:“孔子之謂集大成”,贊頌孔子達到了集古圣先賢之大成的至高境界。此處,五門大開,將孔廟分作三路:東為承圣門,內奉祀孔子上五代祖先;西為啟圣門,內奉祀孔子父母中路大成門,三門并立,左掖金聲門,右掖玉振門!敖鹇暋笔菗翮姷穆曇,表示奏樂之始;“玉振”是擊磬的聲音,表示奏樂之終,用以象征孔子思想集古圣先賢之大成。中路主祭孔子夫婦,并以歷代先賢先儒配享從祀。

  于大成門南端的十三碑亭系金代以來逐代增建而成。能工巧匠們充分運用傳統(tǒng)的勾心斗角的建筑手法,巧妙地解決了建筑結構空間的問題。

杏壇

  “杏壇”二字,這就是相傳孔子講學的地方?鬃有訅O教記載最早見于《莊子,漁父篇》:  “孔子游乎緇帷之林,休坐乎杏壇之上,北子讀書孔子弦歌鼓琴”。但是原址在哪里卻無記載.宋天禧二年。1018年),孔子四十五代孫孔道輔監(jiān)修孔廟,將正殿后移擴建,以正殿舊址“除地為壇,環(huán)植以杏,名曰杏壇”,金代始于壇上建亭,由當時著名文人黨懷英篆書“杏壇”二字。

  杏壇十字結脊,四面懸山,黃瓦朱欄,雕梁畫棟,彩繪精美華麗,壇前置有精雕石刻香爐,壇側幾株杏樹,每當初春,紅花搖拽。乾隆皇帝曾為之賦詩:“重來又值燦開時,幾樹東風簇絳枝,豈是人間凡卉比,文明終古共春熙!

兩廡

  大成殿東西兩側的房子叫“兩廡”,是后世供奉先賢先儒的地方這配享的賢儒大都是后世儒家學派中著名的人物,如董仲舒、韓愈、王陽明等。在唐朝僅有20余人,經(jīng)過歷代增添更換,到民國時,多達156人。這些配享的人原為畫像,金代改為塑像,明成化年間一律改為寫有名字的木制牌位,供奉在一座座的神龕中,F(xiàn)在兩廡中陳列著歷代石刻。

  “老檜曾沾周雨露,斷碑猶是漢文章”。東廡中保存著40余塊漢、魏、隋、唐、宋、元時的碑刻,最為珍貴的是“漢魏北朝石刻”共22塊。西漢石刻,首推“五鳳”;東漢石刻,以“禮器”、“乙瑛”、“孔 宙”、“史晨”碑為隸書珍品;北朝以“張猛龍”碑為魏體楷模。西廡內陳列的100多塊“漢畫像石刻”,也是久負盛名的藝術珍品。這些石刻,內容豐富,既有神話傳說的青龍、白虎、朱雀、玄武,又有反映當時社會生活的捕撈、歌舞、雜技、行醫(yī)、狩獵,是研究我國漢代社會生活的珍貴資料。石刻的技法,有的細致精巧,有的粗獷奔放,各具風格。兩廡北部陳列的584塊“玉虹樓石刻”,是清乾隆年間孔子后裔孔繼涑收集 了歷代著名書法家的手跡臨摹精刻而成的。這些石刻原被棄置在曲阜“十二府”的玉虹樓下,1951年移入孔廟,1964年裝鑲展出,供書法愛好者欣賞。

大成殿

  從杏壇北望,在雙層石欄的臺基上一座金黃色的大殿突兀凌空,雙重飛檐中海蘭色的豎匾上木刻貼金的群龍緊緊團護著3個金色大字“大成殿”。字徑1米,是清雍正皇帝的手書。

  大成殿是孔廟的主殿,高24.8米,闊45.78米,深24.89米,重檐九 脊,黃瓦飛甍,周繞回廊,和故宮太和殿、岱廟宋天貺殿并稱為東方三大 殿。大殿結構簡潔整齊,重檐飛翹,斗栱交錯,雕梁畫棟,金碧輝煌,藻井枋檁飾以云龍圖案,金箔貼裹,祥云繚繞,群龍競飛。四周廊下環(huán)立28根雕龍石柱,均以整石刻成。柱高5.98米,直徑0.81米,承以重層寶裝覆蓮柱 礎,原為明弘治十三年(公元1500年)敕調徽州工匠刻制,清雍正二年火 后重刻。兩山及后檐的18根八棱磨淺雕石柱,以云龍為飾,每面淺刻9條團龍,每柱72條,細心的工匠在石柱上記下了雕刻的龍的總數(shù),共1296條。前檐的10根為深浮雕,每柱兩龍對翔,盤繞升騰,中刻寶珠,四繞云焰,柱腳綴以山石,襯以波濤。10根龍柱兩兩相對,各具變化。無一雷同,造型優(yōu)美生動,雕刻玲瓏剔透,刀法剛勁有力,龍姿栩栩如生。這是曲阜獨有的石刻藝術瑰寶,據(jù)說清乾隆皇帝來曲阜祭祀孔子時,石柱均用紅綾包裹,不敢被皇帝看到,恐怕皇帝會因超過皇宮而怪罪。大成殿的建筑藝術,顯示了我國勞動人民的才華和智慧。郭沫若曾為之贊嘆。

  大成殿內正中供奉孔子塑像,坐高3.35米,頭戴十二旒冠冕,身穿十二章王服,手捧鎮(zhèn)圭,一如古代天子禮制。兩側為四配,東位西向的是復圣顏回和述圣孔伋,西位東向的是宗圣曾參和亞圣孟軻。再外為十二哲,東位西向的是閔損、冉雍、端木賜、仲由、卜商、有若,西位東向的是冉耕、宰予、冉求、言偃、顓孫師、朱熹。四配塑像坐高2.6米,十二哲塑像坐高2米,均頭戴九旒冠,身穿九章,服,手執(zhí)躬圭,一如古代上公禮制。塑像都置于木制貼金神龕內,孔子像單龕,施十三踩斗栱,龕前兩柱各雕一條降龍,繞柱盤旋,姿態(tài)生動,雕刻玲瓏,異常精美。四配十二哲兩位一龕,各施九踩斗栱。龕前都有供桌、香案、擺滿祭祀時使用的籩、豆、爵等禮器。殿內還陳列著祭祀孔子時中和韶樂樂器和舞具。殿外懸有10塊匾額、3副對聯(lián),門外正中是清雍正皇帝題書的“生民未有”匾額,殿內正中是康熙皇帝題書的“萬世師表”和光緒皇帝題書的“斯文在茲”匾額,南面懸掛著乾隆皇帝題書的“時中立極”等匾額。每塊匾額長6米多,高約2.6米,雕龍貼金,精美華麗。

  殿建于兩層臺基上,前連露臺,高2米多,東西寬約4.5米,南北深約35米,鐫花須彌石座,雙層石欄 干,底層蓮花欄柱下均有石雕螭首,南面正中有兩塊浮雕龍陛。露臺是祭祀時歌舞行禮的場所,現(xiàn)在第逢孔子誕辰(農(nóng)歷九月二十八日)都要表演祭祀樂舞----八佾舞。

寢殿

  沿大成殿回廊后轉,層欄圍繞,又一座重檐大殿矗立,它是孔廟三大建筑之一的“寢殿”(另兩大建筑為奎文閣、大成殿),是供奉孔子夫人亓官氏的專祠。

  寢殿闊7間,深4間,間金妝繪,枋檁游龍和藻井團鳳均由金箔貼成,回廊22根擎檐石柱淺刻鳳凰牡丹一如皇后宮室制度。殿內神龕木雕游龍戲鳳,精美異常,龕內有木牌,上書“圣圣先師夫人神位”。

  亓官氏,禮器碑作并官氏,宋國人,19歲嫁與孔子,先孔子七年去世。她的情況古籍很少記載,直到大中祥符元年(公元1008年),才被宋真宗趙恒追封為“鄆國夫人”,元至順三年(公元1332年)又被加封為“大成至圣文宣王夫人” ,明嘉靖八年(公元1529年)孔子改稱“至圣先師”,她也被稱為“至圣先師夫人”?鬃铀篮,“即孔子所居之堂為廟”,亓官氏即同孔子一起被祭祀,唐代始有寢殿專祠,早期曾有塑像,清雍正火后重修時已為神主牌位,上罩木刻神龕,龕前置供桌。

圣跡殿

  圣跡殿是以保存記載孔子一生事跡的石刻連環(huán)畫圣跡圖而得名的大殿。此殿位于寢殿之后,獨成一院,是孔廟最后的第9進庭院。殿系明萬歷二十年(公元1529年)巡按御史何出光主持修建的。孔廟原有反映孔子事跡的木刻圖畫,他建議改為石刻,由楊芝作畫、章刻石,嵌在殿內壁上,這就是為數(shù)120幅的“圣跡圖”。

  圣跡圖每幅約寬38厘米,長60厘米,其所表現(xiàn)的圣跡從顏母禱于尼山生孔子,到孔子死后子弟廬墓為 止,并附有漢高祖劉邦、宋真宗趙恒以太牢祀孔子二幅。其中有人們熟知的“宋人伐木”、“苛政猛于虎”等孔子一生的主要活動和言論,是我國第一本有完整人物故事的連環(huán)畫,具有很高的歷史價值和藝術價值。

  圣跡殿內,迎面是清康熙皇帝手書“萬世師表”石刻。字下正中為唐代大畫家吳道子畫的“孔子為魯司寇像”,左邊是晉代名畫家顧愷之畫的“先圣畫像”,習稱“夫子小影”,據(jù)說"小影"在孔子像中最真,最接近孔子原貌?鬃铀氖舜鷮O孔端友于宋紹圣二年(公元1095年)摹勒上三石;右邊是吳道子畫的”孔子憑幾像“,孔子按幾而坐,弟子分侍左右,孔子四十六代孫孔宗壽于宋紹二年翻刻石上。在這些畫像上,有宋太祖、宋真宗等皇帝的御贊,有宋代紹圣、政和等年號和題跋。殿內還有宋代書法家米芾篆書的“大哉孔子贊”,還有清康熙、乾隆皇帝的御制碑。


 

       

免費
位置 山東濟寧

 

 

注意:網(wǎng)站查詢并不一定完全準確,使用請先核實! 全國景點查詢

安徽

澳門

北京

福建

甘肅

廣東

廣西

貴州

海南

河北

河南

黑龍江

湖北

湖南

吉林

江蘇

江西

遼寧

內蒙古

寧夏

青海

山東

山西

陜西

上海

四川

臺灣

天津

西藏

香港

新疆

云南

浙江

重慶


熱門查詢:

真武山古建筑群 白水寺 沙溪河水上旅游區(qū) 成都和陵 興城古城
拉法山國家公園 應城湯池溫泉 大夫山森林公園 北海老街 釣魚臺
圣老楞佐堂 龍首山自然保護區(qū) 溫州瑤溪風景名勝區(qū) 沈陽國家森林公園 青山溝
桐廬大奇山國家森林公園 文武砂風光 靜寧寺 閬鳳巖 沙遜別墅
三明格氏栲國家森林公園 佘山滑索道 濟南紅葉谷生態(tài)文化旅游區(qū) 石門古戰(zhàn)場 會稽山旅游度假景區(q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