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網站查詢并不一定完全準確,使用請先核實!
全國景點查詢
注意:網站查詢并不一定完全準確,使用請先核實!
重慶西陵峽
景點 |
重慶西陵峽 |
介紹 |
西陵峽得名于南津關口的西陵山。它是三峽中最長的一個峽,從南津關到秭歸香溪口為狹谷段,長66公里。西陵峽以嚴峻聞名于世,峽內有兵書寶劍峽、牛肝馬肺峽、黃牛峽、燈影峽、青灘、泄灘、崆嶺灘、蛤蟆碚等名峽險灘和黃陵廟、三游洞、陸游泉等古跡。
西陵峽中的兵書寶劍峽位于香溪東15千米、長江北岸的陡壁峭巖上,也像石隙中有物疊置其間,狀若書卷,名曰"兵書",其右下方條形巖石凸起,宛如巨劍直插激流,名曰"寶劍"。"兵書"實為巴人巖棺葬之遺跡。
從兵書寶劍峽向東過新灘不遠,江北有巖壁,上有兩塊重疊下垂的褚黃色巖石,一塊形似牛肝,一塊形似馬肺,故名牛肝馬肺峽。牛肝和馬肺其實都是地下水中的碳酸鈣沉積形成的鐘乳石。如今牛肝還完整,而馬肺則在清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被入侵的英國軍艦轟掉了下半部,使馬肺殘缺不全。后來郭沫若游經三峽時在《過西陵峽二首》中又以“兵書寶劍存形似,馬肺牛肝說寇狂!眮砬藏熡⒌蹏髁x侵略我國大好河山的罪行。
蓮陀至南津關間有燈影峽及黃牛峽。燈影峽峽壁明凈,純無雜色。兩邊云鬢凝翠、飛泉漱玉。崖壁映入江水,靜影澄碧。若夜晚過峽,月懸西山,月光之下的山光水色,美景異常,所以又稱明月峽。燈影峽的一大絕景就是每當夕陽西照,晚霞透襯崖頂的四塊象形石就象燈影戲(皮影戲)劇中《西游記》中的唐僧師徒四人,燈影峽由此而得名。
過了燈影峽后行不多久,便可望見一排陡峭的石壁。它高聳于郁郁蔥蔥的群峰之上,俯瞰著波濤洶涌的激流。絕壁下九條蜿蜒下垂的山脊,宛如九龍下水,氣勢十分雄偉壯觀。那橫空的石壁就是黃牛巖,河谷便是“黃牛峽”。與燈影峽相比,黃牛峽兩岸山勢高聳,巖形粗獷多變。這里是有代表性的震旦紀地質斷層。至今在黃牛峽中仍可找到魚類化石、三葉蟲化石及其它海洋生物化石,它記錄了三峽數億年來的滄海桑田的變化。
以前,黃牛峽這段的江面上水急礁多,船行至此,必須小心翼翼。若是逆水,則更是進展緩慢。往往舟行數日,還可望見黃牛巖。于是世代流傳下《黃牛謠》“朝發(fā)黃牛,暮宿黃牛,三朝三暮,黃牛如故!崩畎走^此,也曾賦詩“三朝上黃牛,三暮行太遲。三朝復三暮,不覺鬢成絲!碑斎,這是過去了。 在黃牛峽南岸的黃牛山下,矗立著一座紅墻黃瓦,金碧輝煌的古建筑,這就是三峽中最大最古老的建筑—黃陵廟。黃陵廟原名“黃牛祠”,三國時,諸葛亮入蜀,路過黃牛峽,見廟宇殘破,便出資重修一新,還為此書《黃牛廟記》 。
宋代,大文學家歐陽修任夷陵縣令時因他只認大禹開山之功,不信黃牛拱巖之說,于是就將“黃牛廟”改為“黃陵廟”,F(xiàn)存建筑重修于明萬歷四十六年(公元1618年),近年又幾經修繕,并續(xù)建了一些輔助設施。游人若有機會停泊黃陵廟,進入山門后,就來到了黃陵廟的主建筑—禹王殿。殿額上懸有兩塊巨匾,一書“玄功萬古”,據說是明藩惠王朱常潤所題;一書“砥定江瀾”,一說是慈禧太后所題,一說為愛新覺羅·齊格所題。大殿之內,立有36根巨柱,蔚為壯觀。其中有一根“水女柱”立在殿之左側其離地約四米的柱面一,留有歷經120多年的陳舊水跡。柱上掛著一木牌,上書“庚午年(公元1870年)洪水至此”。這是珍貴的水文資料,記錄了有史以來長江最大的一次洪水。廟內還存有許多記載洪水水位的碑刻。禹王殿的右側是武侯祠,祠內后院長有一株鐵樹,據說是諸葛亮當年親手所種。黃陵廟院內還有一口石井,水質極佳,黃陵廟為桔林環(huán)繞,風景優(yōu)美。
過三峽工程后往西行10公里,就進入了兩岸峭壁聳立,如斧劈刀削一般的崆嶺峽,在其間夾有天下聞名的險灘—崆嶺灘,這里水流湍急,由“大珠”、“頭珠”、“三珠”等礁石組成,礁石犬牙交錯,亂流翻涌。因而流傳“青灘泄灘不算灘,崆嶺才是鬼門關”。船過崆嶺灘,如遇洪水季節(jié),激浪如排山倒海之勢沖擊礁石,船行其中,稍有不慎,就會船毀人亡。特別是“大珠”的巖石上刻有“對我來”三個大字。船行至此,必須朝著“對我來”直駛過去,方可順著水勢產生的回沖力而避開它,如果要避它而行,反而會觸礁沉船,這是三峽船工所積累的豐富經驗。1900年德國輪船“瑞生號”開進峽江,由于不知“對我來”的奧妙,又不聽峽江引水的忠告,不敢直沖“對我來”,結果被這塊礁石撞沉。解放后,峽江航道經過多次整治,炸掉明石暗礁,加之葛洲壩的建成,水位抬高,險灘已不復存在。
西陵峽北的秭歸為屈原的故鄉(xiāng)、相鄰有漢代王昭君的故里。因此唐代詩人杜甫過西陵峽時,曾有詩云:“若道世無英俊才,此處何來屈原宅?若道巫山女粗丑,此處何有昭君村?”。南津關為西陵峽出口,此間河道狹窄,兩岸陡壁高聳,緊緊扼住滔滔的江水,就像一個細領的瓶口,形勢十分險要,形成與夔門首尾相應的又一個天然門戶,有“雄當蜀道,威鎮(zhèn)荊門”之稱,為歷代兵家必爭之地。關內群峰竟秀,江巖壁立,河道曲折,江流洶涌,而關外卻豁然開朗,江面由300米聚然增加到2200米,放眼一望,大江浩蕩,綠野無垠,舟船有梭,令人有“極目楚天舒”之感。
|
位置 |
重慶
|
注意:網站查詢并不一定完全準確,使用請先核實!
全國景點查詢
安徽
澳門
北京
福建
甘肅
廣東
廣西
貴州
海南
河北
河南
黑龍江
湖北
湖南
吉林
江蘇
江西
遼寧
內蒙古
寧夏
青海
山東
山西
陜西
上海
四川
臺灣
天津
西藏
香港
新疆
云南
浙江
重慶
熱門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