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紹 |
30幢明清時建的高堂華屋,20座古祠,5處書院,1條千米古街,2座跨街牌坊,組成一個連片成群、規(guī)模宏大、布局講究、設計精美的古民居建筑群村落。這便是"客家祖地"閩西山區(qū)連城一個古老的客家山村——培田! ∨嗵锏目图夜琶窬咏ㄖc永定客家土樓風格迥異。如果說土樓是古堡,封閉而堅固,那么培田民居就是莊園,豪放而優(yōu)雅。培田民居是繼永定土樓、梅州圍攏屋之后發(fā)現(xiàn)的又一保存完好的客家民居建筑瑰寶! 癞嬂锎迩f 據(jù)載,吳姓先祖早于1344年遷至培田,在此開基,繁衍至今已歷30世,時近700年。迄今,全村300余戶人家、1400多口人,清一色為吳姓同宗,培田故在民間被稱為"吳家坊"! 」谌羯、筆架山、武夷山南脈三道綠色屏障,自北向南,直落培田,如三龍環(huán)抱,抵擋了寒流霜害、夏秋臺風的侵襲。村外五個山頭,又似五虎踞護,護佑著培田的一方安寧。一條官道擦村而過,通往長汀、連城,培田就是古時官道上的一個驛站。一條河源溪繞村而去,既供村邊農(nóng)田灌溉之用,又保村內(nèi)生活所需。村落南邊水口處,古梅、香楓茂密掩映,似巨人把口,"保端避邪"。培田就坐落于這塊如畫的風水寶地。走進培田,便覺處處是畫。這里有高高的灰褐色風火墻,飛檐翹角的威嚴門樓;或花鳥蟲魚或歷史故事或工筆寫意的木刻窗雕寄寓理想追求、向往美好生活的諢?深深庭院,幽幽小巷$哇哇稻田、如黛遠山,遙遠連綿……培田,不愧為人們稱道的畫里村莊,無處不是人與自然的和諧畫面! 袼畼屿`性 村中心是一條千米長的古街,貫穿全村,旁列古祠、民居、商鋪,是培田的主要商業(yè)集市。相傳,盛時街上商鋪數(shù)十間,客枝、轎行、賭莊、布店等等無所不包! ∏酃沤,巷道,互為連通,把錯落的明清古建筑有機連為一體,"雖是人工,宛若天成"! 〗值肋呌兴谙喟,穿街過巷,直通各戶,是古時自來水工程。村中老人回憶,過去圳水清澈見底,村里人就靠屋旁流動的圳水作為生活用水,洗菜淘米。村中還有一口口水塘、古井,見于房前屋后! (shù)百年前的建村者,極為講究村落的理水。每一座古建筑都布有暗溝,用來排泄家家戶戶的天井雨水、生活污水。天井將民居屋面流下的雨水匯聚一處,順溝而出,流人石砌水池,滿足"四水歸堂,財源攘滾而來"的聚財心理。排水路徑講究宜暗藏,不宜顯露;宜彎曲而去,不宜直瀉而出,乃因"水為氣之母,逆則聚而不散;水又屬財,曲則留而不去也"。有的民居還在廳堂下設有陶制暗水管,放養(yǎng)烏龜在管內(nèi)爬動,起著排污清溝作用,別出心裁。 如果說街是村的骨髓,水就是村的血脈。靈動的水賦予了村子水樣的靈性! 窠ㄖ攘Α ÷焦沤,衡公祠、久公祠、昌亭公祠……20座百年古祠,緊緊相連;建筑之精、數(shù)量之多堪稱中國之最?图胰恕蛑匾曢T廬之構(gòu)造,有"三分廳堂七分門廬"之說。培田各祠門廬精巧華麗,富麗堂皇,匠心獨運。其斗拱壘撐,立石柱雕梁,架飛檐翹角,懸金字牌匾,置紅門畫彩棟,樓雕窗脯墻屏,石柱刻植聯(lián),木壁繪漆畫,石獅石鼓分踞兩側(cè)。 衡公祠門廬斗拱上鑲嵌彩漆畫,歷300余年而經(jīng)久不褪,依然圖案線條清晰,人物栩栩如生。久公祠是村中保存最完好、雕刻最精美的祖祠之一,門廬五重斗拱,有大唐遺風,極為少見! 〈逯械拿髑鍟r期深宅大院,一幢連著一幢,布局科學,緊密有序。它截然不同于以外御為特色的土樓和以內(nèi)閉為特征的圍屋。它沒有圍墻,沒有炮眼,而到處是讓人賞心悅目的宇坪、照墻、魚池、花圃,讓人感受到這是一個休閑和養(yǎng)生的美麗莊園! 〈鍍(nèi)的建筑多為"九廳十八井",規(guī)模宏大,最為典型的是"大夫第"、"衍慶堂"、"官廳",占地都在6900平方米以上,廳高堂鬧,雕梁畫棟,縱主橫次,廳廂配套,主體附房分離,通風、采光、排水、衛(wèi)生設施科學而完善,是建筑工藝與科技的完美結(jié)合! "大夫第",取自《中庸》"夫孝者,善繼人之志,善述人之事",所以又稱繼述堂。她是村中面積最大的一座九廳十八井式建筑,歷時11年建成,占地6900平方米,距今有l(wèi)60年歷史。走進"大夫第",穿廳過井,是一進又一進的院落,一個又一個的天井、廳堂;乩惹鷱酵ㄓ、四通八達3花廳云墻飾以琉璃花格漏窗,旁邊題詩作畫、賦抒情對聯(lián)E天井中,魚池翔魚,花圃飄香,詩情畫意,如歌如夢。青磚封火墻高砌,各院落看似獨立分隔,實又相互連接成一座不可分割的整體建筑。其堅實牢固,安逸舒適。嵌于墻內(nèi)的窗戶,用磚砌成"福"、"壽"、"喜"等各種繁體字形或各種圖案,雅致美觀,寓意美好…… "大夫第"的地板,采用"三合土"即沙子、黃泥、石灰摻入少量紅糖、糯米夯實而成,看似石條地面,平整如新,堅硬如常,被法國建筑學者驚嘆為"世界建筑科學的奇跡,中國古民居建筑的藝術(shù)精品"。 "衍慶堂"門前一對"門當戶對",蘊含男女和合、家業(yè)興旺、萬代興隆之理念,喻示著客居異地的客家先民在聚族而居中對宗族自治的展望和追求。這與北京四合院門前設置相差無幾,體現(xiàn)了對中原文化的傳承! "官廳"前設月塘,與徽派建筑"四水歸堂"有異曲同工之妙。其用意在于,一取水克火之意,二取"九廳十八井,井井水歸塘"之緣,意即肥水不流外人田! "雙灼堂"也是一座九廳十八井式建筑,裝飾精細、考究。廳堂的屏風、窗扇、梁頭、雀替等部位精雕細刻,尤其堂前八塊精美的窗扇,每扇浮雕一個字,合起來為"禮、義、廉、恥、孝、佛、忠、信",毫不掩飾其四維八德、以德治村、以德持家的信條! 」琶窬硬紳M雕刻、植聯(lián)、匾額,集工藝、美術(shù)、雕刻、書法、文學等藝術(shù)于一體,十分壯觀。每一幢古民居,都是藝術(shù)的結(jié)晶g每一幢古民居,都有著悠遠的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