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網(wǎng)站查詢并不一定完全準確,使用請先核實!
全國景點查詢
注意:網(wǎng)站查詢并不一定完全準確,使用請先核實!
沈陽張氏帥府
景點 |
沈陽張氏帥府 |
介紹 |
張氏帥府:是“大帥府”、“少帥府”的合稱,是奉系軍閥張作霖及其子張學良將軍的官邸和寓所。位于沈河區(qū)朝陽街少帥府巷48號。建于1914~1939年。 這是一座由青磚素面墻圍廓的中西混合建筑群,墻高3米余,四角歸方。從建筑時間和使用上帥府可分為兩部分,即以現(xiàn)存院內(nèi)青磚墻為界,分東、西兩院。東院是帥府的早期建筑,包括四合院、小青樓、大青樓、關帝廟,還有東墻外的趙四小姐樓,西院是后期建筑,共有磚混樓房6座。 四合院:是帥府的早期建筑。群體建筑中心,位居中軸。建于1914年至1918年。坐北朝南,呈長方形,南北長、東西窄,三進院落,全院共有房屋60余間。主要建筑都是石雕柱礎轉(zhuǎn)角石刻,墻基鑲嵌浮雕石板,墻頂鑲嵌磚雕飾件,門前踏步垂帶,掛梅欄板雕刻精湛,額枋檐檁廊柱及門窗油飾彩畫獨具風格。從南起有起脊挑檐正南門,門外有磚雕“壽”字影壁墻。從前門入內(nèi)便是第一進院,前有門房七間,中為過道門,東為傳達室,西為電話室,兩側為衛(wèi)士房。東西廂房分別為內(nèi)帳房、大廚房,承啟處、餐廳、電工室。通過儀門(垂花門)是二進院,正房七間,中開過門。東西廂房各五間,這是張作霖屬下八大處的處理公務之地。正房東間是臥室、客廳,西間是書房、倉庫。東廂房北為內(nèi)收發(fā),南是秘書長室。西廂房是一般秘書辦公室。第三進院是張作霖的夫人、姨太,小姐等人的居室。正房當中靠北是祖先堂,東、西,南辟三門通往東西屋和院內(nèi)。東西廂房各五間對稱,東為會客室、西是辦公室。三進院都各有東西便門與院外相通。
小青樓在東院,坐北朝南二層樓。上下各五間,中開門,前檐出廊,青磚青瓦,為中國古式建筑,是帥府的早期建筑之一。1928年6月張作霖由北京返回沈陽,在皇姑區(qū)附近被炸傷后,醫(yī)治無效死于小青樓下。 大青樓位于東院北部,張作霖1925年晉升為東北邊防督辦后在此商議軍事機密、制定重大決策和接待中外要員。赫赫有名的“老虎廳”就在一樓的東北角,它因陳設有東邊道鎮(zhèn)守使湯玉麟送的兩只老虎標本而得名。楊宇霆、常蔭槐就是在這里被張學良處決。大青樓是三層樓,坐北向南,多邊形,磚混結構,歐洲哥特式建筑,青磚墻體,白色水泥抹邊線,黑白相映,顯得格外醒目、素雅。樓下臺明高約一米左右,南面和東側各有一個“八”字形垂帶,九級臺階。一樓正面辟門三處,中為半圓形上亮過道門,兩側為半圓形群體組合門。正視二樓平臺與三樓的兩個突出半圓體陽臺。都是水泥花格,上曲裝飾三角紋,半圓形,瓶式欄板,廊柱,圓形柱頭等。 東院東北角有三間平房,傳說是張作霖的家廟,據(jù)張學良之弟張學銘講,此房不是家廟,而是關帝廟。張作霖崇拜關羽,在沈陽共建三處關帝廟(另兩處在風雨壇和大南門外)。 在東墻外路東,有一座幾何形單體建筑,即趙四小姐樓,這是張學良專門為趙四小姐修建的寓所。 西院有樓房6座,原是為張氏各子準備的寓所,“九·一八”事變前尚未竣工,后由日本人繼續(xù)建成。
解放前,“帥府”名為中央圖書館奉天分館,實際上先后被日本奉天第一軍管司令部和國民黨市黨部及接收大員等占踞,院內(nèi)建筑多被毀壞,雜草叢生,無人問津。 解放后,遼寧省圖書館及遼寧省文聯(lián)、作家協(xié)會等文藝團體在這里辦公,帥府成為文化活動中心。帥府的產(chǎn)權,根據(jù)黨的政策,幾十年來,一直歸張學良將軍所有,使用單位按規(guī)定繳納房租,房產(chǎn)部門代收、代管。人民政府曾多次撥款進行大規(guī)模維修,使這一建筑群保存完好。1985年2月沈陽市人民政府公布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1988年12月被列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
位置 |
遼寧沈陽
|
注意:網(wǎng)站查詢并不一定完全準確,使用請先核實!
全國景點查詢
安徽
澳門
北京
福建
甘肅
廣東
廣西
貴州
海南
河北
河南
黑龍江
湖北
湖南
吉林
江蘇
江西
遼寧
內(nèi)蒙古
寧夏
青海
山東
山西
陜西
上海
四川
臺灣
天津
西藏
香港
新疆
云南
浙江
重慶
熱門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