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網(wǎng)站查詢并不一定完全準確,使用請先核實!
全國景點查詢
景點 |
獅峰寺(獅峰廣化禪寺) |
介紹 |
獅峰寺。又稱獅峰廣化禪寺.位于福安市柏柱洋獅峰山麓:距縣城30公里。寺始建于唐景福元年(892年),原在山頂,明永樂年間(1403—1424)移建于此。據(jù)載。明武宗曾游此寺,御題寺匾“獅峰廣化禪林”,并贈詩,詩中有“影動方池魚驚客,聲來半嶺竹引風”之句。清嘉慶年間(1796—1820)重修。寺院占地1.3萬平方米.坐西朝東,傍山而立,建筑雄偉。雖時歷千年而廟貌尚存! 髡f古時一老僧云游四方,見此處群山如拱如揖,流水如白練繞山而去,其間一山,酷似雄獅,高踞群峰之中,氣魄雄偉,便欲在此建廟。于是老僧便乘夜移來一香爐置于山麓一林姓人家門口。翌晨,主人見香爐遂將其移置他處;次日開門,香爐又在家門口,如是數(shù)日,林家主人驚詫,莫知所以。忽聞木魚聲響,見一老僧從遠處走來,遂向其請教。老僧說:“這是佛祖有意,要主人捐宅建寺。”林家主人就捐出柏柱洋林家全部田產(chǎn)房屋,用于建寺。寺院落成后,林家祈求佛祖指示安家之所,按佛祖所指舉家分乘竹筏,由茜洋溪順流而下,經(jīng)賽岐,穿白馬門至寧德七都擱淺,遂舉家定居七都。據(jù)說明代進士、官至刑部尚書的林聰.就是林家后代! —{峰寺由天王殿、大雄寶殿、法堂和觀音閣四個主體建筑組成,這四大建筑建在同一條中軸線上,其他建筑對稱分置兩側(cè),布局錯落有致,古樸典雅,表現(xiàn)出明顯的唐末建筑風格。游人進入雕梁畫棟的天衛(wèi)殿,但見彌勒袒腹,笑口迎人;菩薩、天王神威凜凜。過牌樓,背立一尊護法韋馱塑像,儀容整肅。過天井,歷階而入,便是富麗堂皇的大雄寶殿。在大雄寶殿前面看天王殿屋脊,重檐三迭,猶如塔樓,造型富麗。大雄寶殿內(nèi)?香煙繚繞,到處一塵不染,可謂名副其實的凈地。大殿進深13米余.寬10米余,高14米。有24根方形花崗巖石柱,其中8根柱圍達2.2米,高5米以上,支撐著木結(jié)構(gòu)的屋頂梁椽。大殿外圍尚有石柱16根,柱圍11.8米,支托著飛檐翹角。大殿四周的窗梁板墻,精雕細刻著各種圖案。人站在殿中,只見斗拱交迭?梁架井井,高托著正中的六角形藻井,頂部描龍畫鳳,栩栩如生,圖案雖經(jīng)年累月?尚可依稀想見當年風采。大殿屬重檐歇山頂抬梁木構(gòu)式,與福州華林寺大殿有異曲同工之妙。外面兩重檐下均有200余根駝峰式的椽條排列整齊地伸出,一如宋代的建筑格式! 〈笮蹖毜詈竺姹闶欠ㄌ。法堂為單檐歇出頂木構(gòu)建筑,進抹13米,高9米。法堂兩廂有花圃、僧房、客寮、廚房等。1933年12月,福安、霞浦農(nóng)民代表150余人在詹如柏、葉飛、曾志主持下在此開會,會議決定成立閩東紅帶總會和蘇維埃政權(quán),開展土地革命。解放后,福安縣民政部門在此立碑保護。 法堂之后是觀音閣,閣前有清池,池內(nèi)放養(yǎng)著紅鯉魚。池畔有山茶、牡丹、臘梅等花卉。觀音閣旁有千年古柏1株,高14米,老干新枝,生機勃勃。據(jù)寺僧云:未有此寺,先有此柏。明代寧德僉事陳褒游寺有詩云:“騶蹄暫爾駐松關(guān),風味群僧一樣山。嶺樹初抽云外色,庭花爭破雨中顏。阜財正想南風爽,隨柳應慚小子閑。極目西峰更西處,愁懷無那更須刪。” 獅峰寺面對風光旖旎的柏柱洋三十六村和柏柱水庫,南有榕頭村的古榕奇觀,它與五谷仙宮、興云寺、福廬寺等古跡連成一片。這里又是閩東革命的發(fā)軔地之一。它不僅能給人美的享受,還能給人革命傳統(tǒng)教育。
|
位置 |
福建寧德
|
注意:網(wǎng)站查詢并不一定完全準確,使用請先核實!
全國景點查詢
安徽
澳門
北京
福建
甘肅
廣東
廣西
貴州
海南
河北
河南
黑龍江
湖北
湖南
吉林
江蘇
江西
遼寧
內(nèi)蒙古
寧夏
青海
山東
山西
陜西
上海
四川
臺灣
天津
西藏
香港
新疆
云南
浙江
重慶
熱門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