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網(wǎng)站查詢并不一定完全準(zhǔn)確,使用請(qǐng)先核實(shí)!
南溪書院
景點(diǎn) |
南溪書院 |
介紹 |
在尤溪縣城南的公山之麓,原為邑人鄭義齋館舍。北宋宣和五年(1123年),朱熹之父朱松任尤溪縣尉,去官后寓居于此。南宋建炎四年(1130年),朱熹在此誕生。朱熹逝世后,縣令李修于嘉熙元年(1237年)捐資在此修建文公祠、韋齋祠、半畝方塘和尊道堂等建筑,祀朱家父子。寶元年(1253年),宋理宗賜額“南溪書院”。元至正元年(1341年),分建二祠,明清后屢有修繕擴(kuò)建。 書院古樸莊嚴(yán),現(xiàn)建筑面積1000平方米,有韋齋祠、觀書第、毓秀坊、毓秀亭等建筑。正堂當(dāng)中立朱熹石膏塑像,兩旁是朱子手書板聯(lián)四幅:“讀書起家之本 和順齊家之本 勤儉治家之本 循理保家之本”。四壁高懸其上溯八代列祖列宗畫像。 書院內(nèi)的方塘,為朱熹幼年讀書處。朱熹《觀書有感》詩曰:“半畝方塘一鑒開,天光云影共徘徊;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其中的“半畝方塘”即指此處。明弘治十一年(1498年),知縣方溥主持,把半畝方塘擴(kuò)大浚深,并建亭于塘上,通以石橋,取名“活水亭”,今皆修復(fù)! 鹤髠(cè)有古樟2株,枝干參天,高30多米,樹圍分別為10.8米和7.8米,相傳為朱熹幼時(shí)所植,人稱“沈郎樟”(沈郎為朱熹乳名)。1987年,當(dāng)?shù)卣畬⒋说乇贋楣珗@,面積1600多平方米! 「浇存有朱熹于宋乾道七年(1171年)回尤溪時(shí)手書、民國(guó)初年翻刻的“韋齋舊治”石碑,碑長(zhǎng)約2米,寬0.7米,筆力雄勁,筆勢(shì)飛逸。 明、清兩代都修有《南溪書院志》。
|
位置 |
福建三明
|
安徽
澳門
北京
福建
甘肅
廣東
廣西
貴州
海南
河北
河南
黑龍江
湖北
湖南
吉林
江蘇
江西
遼寧
內(nèi)蒙古
寧夏
青海
山東
山西
陜西
上海
四川
臺(tái)灣
天津
西藏
香港
新疆
云南
浙江
重慶
熱門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