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網(wǎng)站查詢并不一定完全準(zhǔn)確,使用請先核實!
全國景點查詢
注意:網(wǎng)站查詢并不一定完全準(zhǔn)確,使用請先核實!
三蘇墳
景點 |
三蘇墳 |
介紹 |
三蘇墳,位于郟縣城西27公里處的小峨嵋山東麓。背嵩陽,面汝水,山川秀麗,風(fēng)景宜人。北宋大文學(xué)家蘇軾、蘇轍與其父蘇洵衣冠葬此,至今有近900年的歷史。蘇墳為歷代文人墨客所景仰,留有許多珍貴的詩文碑刻。
蘇洵、蘇軾、蘇轍,同列“唐宋八大家”,世稱“三蘇”。特別是號稱全能大家的蘇軾,道德文章堪稱天下一絕,留下許多傳世之作。北宋建中靖國元年(1101年)七月,蘇軾病卒于常州。次年,蘇轍遵其“即死,葬我嵩山下,予我為銘”的遺愿,葬蘇軾于小峨嵋。11年以后,蘇轍于政和二年(1112年)卒于許昌,葬于此。其后,蘇軾子孫相繼安葬在這里。到元代至正十二年(1352),郟縣尹楊允置蘇洵衣冠“座諸兩公之間”。自此始稱“三蘇墳”。
三蘇墳由三蘇陵園、廣慶寺、三蘇祠三部分組成。三蘇陵園,總面積14800平方米,坐北向南。步入神道,古柏相映。甬道兩側(cè)有石柱、石馬、石羊、石虎、石狗、石人相對排列,儀仗嚴(yán)整。陵園門兩側(cè)蹲一對石雕雄獅。進(jìn)入紅漆大門,迎面是一座高5米、寬3米的紅石牌坊,橫眉鐫刻“青山玉瘞”4個蒼勁有力的大字,背面是明代進(jìn)士、浙江右布政使王尚絅的《祭三蘇先生文》。左右石柱隸刻蘇軾《獄中示子由》詞句:“是處青山可埋骨,他年夜雨獨傷神!边^石坊,東邊有齋房5間,是過去官宦、名流祭三蘇吃素沐浴之處。正中為饗堂,系康熙四十七年重建,堂內(nèi)立有各代碑刻、四壁嵌有眾多石碣。堂后為祭壇,壇后三冢隆起,中為蘇洵衣冠冢,東為蘇軾墓,西為蘇轍墓。三墓西南一字排列6個墓冢,為蘇軾六公子墓。園內(nèi)有古柏588株,多為明清時所值,枝繁葉茂,蒼翠挺拔。廣慶寺、三蘇祠座落在陵園西南300米處,前寺后祠,占地6903平方米。廣慶寺大門為南天門,入大門是天王殿、大雄寶殿,三蘇祠殿在最后。三蘇祠殿建于元代至正年間,內(nèi)有三蘇彩色塑像,蘇洵居中,蘇軾、蘇轍左右分侍。殿內(nèi)外有金、元、明、清石碑,清代的“三蘇先生佳城圖”碑尤為突出。出廣慶寺東便門,可至小峨嵋山頭,上有高4.2米的蘇軾中年布衣持卷雕像。
蘇墳園內(nèi)古柏參天遮日,夜晚山風(fēng)來襲,瀟瀟灑灑如落雨聲。這便是著名的郟縣八景之一“蘇墳夜雨”。
|
位置 |
河南平頂山
|
注意:網(wǎng)站查詢并不一定完全準(zhǔn)確,使用請先核實!
全國景點查詢
安徽
澳門
北京
福建
甘肅
廣東
廣西
貴州
海南
河北
河南
黑龍江
湖北
湖南
吉林
江蘇
江西
遼寧
內(nèi)蒙古
寧夏
青海
山東
山西
陜西
上海
四川
臺灣
天津
西藏
香港
新疆
云南
浙江
重慶
熱門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