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凱湖位于黑龍江省密山市境內(nèi),距雞西市東南110公里處。由大興凱湖(國內(nèi)部分)、小興凱湖及其周圍的湖積平原組成,總面積222488公頃,1985年省政府批準建立,1994年晉升為國家級,主要保護對象為濕地生態(tài)系統(tǒng)和珍禽。 本區(qū)氣候溫暖濕潤,區(qū)內(nèi)廣布沼澤,是南北候鳥遷徙的停歇地和留鳥的棲息地,鳥類資源十分豐富,有180余種,其中丹頂鶴、白鸛、天鵝、 白枕鶴和白尾海雕等為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湖崗尚有本地區(qū)特有植物興凱松。此外,該保護區(qū)與俄羅期興凱湖國家自然保護區(qū)相連,可以通過兩國合作,建立國際自然保護區(qū)。 素有“東方夏威夷”、“北國綠寶石”之譽的興凱湖是中、俄界湖。是由火山爆發(fā)地殼下陷形成的,它是黑龍江省最大淡水湖,亦稱新開湖。唐稱湄沱湖。因湖形如“月琴”,故金代有“北琴!敝Q。清嘉慶年間始稱興凱湖!芭d凱”為滿語“水從高處向低處流”之意。興凱湖由斷陷作用形成。分為大興凱湖和小興凱湖,兩湖之間是一條東西延伸約50公里的沙質(zhì)湖崗。湖周為湖積低平原,湖面海拔69米。大興凱湖南北長達100多公里,東西寬達60多公里,面積4380平方公里,最深處10米,總儲水量約240~260億立方米;小興凱湖東西長35公里,南北寬4.5公里,面積140平方公里,最深處4~5米。1858年和1860年不平等的璦琿條約和北京條約簽訂后,大興凱湖2/3為沙俄所占。在中國境內(nèi)注入小興凱湖的河流有承紫河、小黑河、金銀庫河、大西河、小西河;注入大興凱湖的有白泡子河、梨樹溝河、紅眼哈大泡子。在俄羅斯境內(nèi)有8條河注入大興凱湖。湖東北角有一條狹窄的水道──松阿察河,先流向東南,后轉(zhuǎn)北注入烏蘇里江。興凱湖盛產(chǎn)翅嘴紅□(大白魚)、紅尾(麻連)、鯉魚、尖頭紅□(紅尾)。大白魚是中國四大名魚之一。 湖岸為細軟沙灘,湖水清潔透明,無污染。興凱湖煙波浩淼,氣勢磅礴,既有湖的風光姿,又有海的壯闊,讓人產(chǎn)生似湖似海的遐想。 現(xiàn)在的興凱湖仍可體驗到“棒打狍子,瓢舀魚,野雞飛到飯鍋里”的北大荒原始風貌。興凱湖畔還留下了杰出女作家丁玲、大詩人艾青、劇作家吳祖光的足跡。建國初期,十萬官兵開發(fā)北大荒,百萬知青屯墾戍邊,北大荒紀念館就是這段歷史的見證。 面積:4380平方公里,興凱湖由大小兩湖組成,小湖居于北側(cè),在我國境內(nèi),小興凱湖與興凱湖被一條長90公里的天然沙壩隔并,沙壩最寬處約l公里,沙崗上自然形成的各種綠樹成蔭,有鹿、貂、鼠、山雞等動物繁衍生存;湖內(nèi)魚種繁多,產(chǎn)量之大,喻為養(yǎng)魚池。大湖北部屬于中國,南部屬于俄羅斯,九水匯流,湖面浩緲,直如大尤如綠色長城,湖邊多沼澤水草。興凱湖四季分明,春夏秋冬,把原始自然的神奇風姿呈現(xiàn)給世人。在生機盎然的春季,大地回春、萬烏云集興凱湖大濕地,以丹頂鶴、東方白鸛、白尾海雕、白天鵝等180多種鳥類在這里繁衍生息,形成蔚為壯觀的的世界候鳥“大通道”和繁殖基地。湖中盛產(chǎn)的大白魚、鯉魚、編花、鯽魚等也是上等佳肴。在綠意濃濃的夏季,魚汛傳來,一網(wǎng)下去可捕萬斤魚蝦,漁民的勞動號子響徹云霄,是難得一遇的優(yōu)美絕唱;千畝野生荷花盛開,又見一番美不勝收的天然景色,陣陣清香,沁人心肺;百里金灘,游人如織,在細膩的沙灘中,盡享沙灘浴去病健身之樂。在碩果累累的秋季,泛舟小興凱湖觀賞秋月,使人倍感生活美酒的甘甜醇香,登臨湖畔蜂蜜山,采紅葉、觀山景、垂釣四大淡水名魚興凱湖大白魚,又會使游人留連忘返,樂不思歸。在白雪皚皚的冬季,一場冬雪過后,興凱湖大地冰封,銀裝素裹,這里是南、北方人都非常向往的冰雪世界,來這里可以滑冰賞雪,破冰垂釣,體驗興凱湖之冬的神奇與神秘。 湖水從興凱湖東北角溢出,出松阿察河,流入烏蘇里江。在大小興凱湖交界的新開流,東1.5公里處的湖崗,有一個6000多年前的原始公社時期文化遺址,面積達30畝,上下2層,上層為墓葬,下層為魚窖,從出土的文物中可表明,那時在此地定居的是以捕魚為主兼營狩獵的氏族。湖的西北岸,有海拔574米的蜂蜜山,相對高差約法三章500米,顯得挺拔高峻。登高極目,令人眼醉神馳,湖岸平疇田野,大路農(nóng)舍,更顯出東北的地方特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