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網站查詢并不一定完全準確,使用請先核實!
全國景點查詢
注意:網站查詢并不一定完全準確,使用請先核實!
白塔山公園
景點 |
白塔山公園 |
介紹 |
位于蘭州市北,因山頭有一座白塔寺而得名。該寺始建于元代、重建于明朝,寺平面呈長方形,白塔居中,塔身為八面七級,高約十七米,上有綠頂,下有圓基,通體潔白,挺拔秀麗。塔南是三大寺樓,北面是準提菩薩殿,東西各有配殿數(shù)間。登白塔山頂,可俯視蘭州市容,白塔與黃河上的鐵橋構成雄渾壯麗的畫面,成為蘭州市的象征之一! 白塔山以“白塔”而得名。白塔寺在山巔,相傳為紀念元代以為去蒙古謁見成吉思汗而病故于蘭州的西藏著名喇嘛而建。明正統(tǒng)年間(1436——1449),為鎮(zhèn)守太監(jiān)劉永成沖建。清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巡撫綽奇補舊增新,擴建寺址,改名慈恩寺。白塔八面七級,高17米,各級每面都有佛像。角檐有銅馬,微風吹過,清脆動聽,上冠綠頂,下筑圓基。清人秦維岳有詩云:“北上環(huán)擁勢嵯峨,塔影巍然最上坡。布地散金名寶剎,擎天一柱俯黃河!泵枥L出白塔雄姿。 出白塔寺門西下右轉,有水濂觀音洞。在洞西北臺上,建有關帝廟、駐春亭、蘭臺,至山巔處建有一亭曰“牡丹亭”。白塔寺西南稍低處,有峰突起,號稱鳳嶺山,清康熙時在上面修建了三官殿和觀音洞。嘉慶時又添建了藥王殿和財神殿及三間靈官樓等建筑。寺東南有三教道統(tǒng)祠,祠東為三皇殿,祠前有石拱橋,石拱為門,可通來往。過牌樓而下,便是羅漢殿,殿前有懸樓10余間,供游人憑眺及休息。 三教祠再東南另一山峰有三星殿,出殿是“鳳林香裊”牌樓,其背面是“秀映三臺”,大約是指東有鳳林古關,南望皋蘭山三臺閣之意。沿曲徑南下直達四臺大廳,這也是上山最主要的一條道路。山下東側原有文昌宮,中為魁星閣,是舊時秀才們祈禱登科的去處,現(xiàn)改為百花茶廳,為游客飲食休息之處。從白塔寺南直線下山,昔人就山勢分為十級,每級有一小小的殿宇,統(tǒng)稱“十王殿”。十王殿南為四圣宮,宮南有拱橋,橋南便是玉皇閣,閣南是祖師殿。在改建中十王殿多已拆除,唯在崖頭上尚存一個。
免費 |
位置 |
甘肅蘭州
|
注意:網站查詢并不一定完全準確,使用請先核實!
全國景點查詢
安徽
澳門
北京
福建
甘肅
廣東
廣西
貴州
海南
河北
河南
黑龍江
湖北
湖南
吉林
江蘇
江西
遼寧
內蒙古
寧夏
青海
山東
山西
陜西
上海
四川
臺灣
天津
西藏
香港
新疆
云南
浙江
重慶
熱門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