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安華鎣山旅游區(qū)位于四川盆地東北部,以蒼翠茂密的山林為環(huán)境基調,以秀麗的喀斯特石林、溶洞為典型的景觀代表,集秀峰怪石、佛教文化、天坑溶洞、茂林修竹、華鎣山游擊隊遺跡于一體,自然風光與人文景觀交相輝映,其景觀特點可集中概括為“峰奇、石怪、山綠、谷幽”,并呈現(xiàn)出“春綠、夏蔭、秋紅、冬白”的四季變化。 游人所至的高登峰海拔1704米,是區(qū)內最高峰。據(jù)《華鎣山志》記載:“雪積顛頂,遠望如瓊瑤撒地,晶玉鋪山,故名華鎣山。”景區(qū)有著絢麗的自然風光,其景點可集中概括為:兩林、兩海、兩美景。兩林指:石林、杉林;兩海指:云海、竹海;兩美景指:積雪、日出。每個景點都別具一格,各具特色。當華鎣山與許多英雄兒女的名字聯(lián)系在一起時,她更是一座英雄的山.在著名小說《紅巖》中描寫的游擊隊營地,就是在景區(qū)內左邊的 場地,東海寺就是景區(qū)內的高登古剎。目前,景區(qū)已成為四川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華鎣山從唐代起就是川東北佛教圣地有“小峨眉”之稱。唐肅宗至德年間修建的寶鼎、南宋樞密院事安丙故宅華鎣山等遺跡,有30余處可考。 風景有銀山積雪、寶鼎晨曦、天池湖光等,李白、杜甫、陸游等歷代詩人,都曾在此寫下詩篇。最近探明的溶洞,據(jù)稱景觀屬國內外罕見。 華鎣山寶鼎景區(qū)位于溪口鎮(zhèn)境內。這里,有建于唐至德二年(公元757年)的光明寺(1958年被毀一部分,1966年拆完,1992年至1994年修復),有千佛坪石林,更有八景(華銀積雪、寶鼎連云、三花同樹、九子靈泉、石境斜陽、渠江落照、華嚴古河、王璧浮光)、四絕(日出、云海、佛光、圣燈),從山腳的伏虎寺到山頂,原建有36座寺廟、現(xiàn)僅存黃龍寺保存完好。 華鎣山早在1927年就有中共地下黨活動,抗日戰(zhàn)爭時期,周恩來曾派人在此開辦紙廠供應新華日報。解放戰(zhàn)爭時期是中共川東地下黨領導的華鎣山游擊隊戰(zhàn)斗的地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