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紹 |
天印山位于四川省廣安市嘉陵江畔,與印山公園隔江相對。天印山就是因山上有天印而著名,是印文化的發(fā)源地。相傳,玉帝攜天印到此,尋找智慧之人,以管理天下大事。在唐代這里即有玉皇廟,授印閣,吸引眾多志向遠大的文人.雅士前來,劉秀曾有拜石人得天書和拜玉皇得天印的傳說.其實,天印山還是一個旅游、觀光、休閑,度假的勝地。這里山清水秀,空氣清新,氣候宜人,景區(qū)共分蓮花湖觀光區(qū),天印山觀光區(qū),生態(tài)園觀光區(qū)。在這里不僅可以讓你飽賞險嶺、怪石、云海之神奇,還可以讓你盡情領略蓮花湖的秀水風韻。 天印山總面積10平方公里,蓮花湖水面積1500畝,現(xiàn)有野生植物187種,有鳥類30種。天印山,天印山是這里的主峰,海拔410米,俗話說"山不在高有仙則靈,水不在深有龍則名"天印山是風水寶地,梅堯臣,黃庭堅,元好問,元結等文人都來訪過,劉秀曾來拜印后成就了大業(yè),天印山雖不高,卻以山雄、壑幽、水秀而著稱。 走過劉秀橋,劉秀曾在魯山留下眾多動人的傳說,他曾來天引山拜印,實現(xiàn)了宏圖抱負,黃庭堅字魯直,號山谷道人,喜愛山水,后人稱他黃山谷,1068年他任葉縣縣尉,對小吏生涯不滿,常郁郁寡歡,他的詩<<沖雪宿新寨不樂>>中他寫到"縣北縣南何時了?又來新寨解征鞍.山銜斗柄三星沒,雪共明月千里寒.小吏有時須束帶,故如頻問不休官.江南長盡梢云所,歸及春風斬芊芊"他來拜天印后,1072年升國子監(jiān)教授.我們現(xiàn)在看到的是石臼,經千年,讓人懂水滴石穿的道理,原在溝壑的滴水巖下,后人移到路邊,告誡人們一個樸素的道理!關于授印的傳說早就有,漢代緯書<<春秋運斗樞>>,<<春秋合城圖>>就有黃帝和堯帝受印的記載,前者說:"黃帝時,黃龍負圖,中有璽者,文曰:天王符璽"后者說"堯坐舟中與太尉舜臨觀,鳳凰負圖授堯,圖以赤玉為匣,長三尺八寸,后三寸,黃玉檢,白玉繩,封兩端,其章曰:天赤帝符璽"上述兩中說法,顯然把中國的印起源歸之神靈的創(chuàng)造和賜予了! 其實,中國的印產生于制陶,產生于新石器時代早期,有8000年歷史,種類有20多種,秦以前稱璽,統(tǒng)一后,皇帝獨稱璽,其他人稱印,唐武則天時改稱寶,唐之清沿舊制璽.寶同用,漢將軍稱章.山上的奇石,這些石惟妙惟肖,都與引有關,在保護著天印,顯得十分莊嚴,這是天獅石.天鷹石.劉秀臥馬石.蟠桃石、天印石,它的奇特之處在于形似印,印下有邊欄,天獅石如雄獅醒臥,在看守天印,蟠桃石壯如蟠桃,得天印者可長生不老,臥馬石是傳說中的劉秀求天印的地方,大家在此可沾一點仙氣!東面的山叫蓮花峰,上有被稱為天印山三絕的蓮花石,和蓮花椅,是下一步開發(fā)的景點,站在天印山山頂,南側層巒疊障,在山頂仿若溶入萬山懷抱之中,或見群山逶迤,或見河流如鏈,或見湖泊如鏡,或見高樓林立,或見戰(zhàn)鷹雄姿,或見林木遮天蔽日。攀緣而上,遙見群山爭雄競秀,千姿百態(tài)。 站在山定可聽鳥語喃喃?煽春狭帜狙谟,曲徑藏幽,盡顯自然本色。蓮湖水色秀麗,碧波流長。這里的水以清澈透明、甘甜滋潤而稱著。景區(qū)內溪流蜿蜒曲折,縈回于山谷之中,常呈幽邃、深奧之形,揮灑自如,似銀河傾瀉,如玉練常舞,湖面碧綠澄清,波光粼粼。如鏡相嵌,清純透明,幽雅絕俗。天印山被后人改為方山,告誡人門得印后方方正正做人,權為民所用,天印閣(待見),這里是玉帝授印的地方,第一個得天印的是黃帝,是黃龍馱印而來,充滿了神奇色彩。傳說天印山是玉帝所鐘愛的和活動頻繁的地方。那里有塊巨石,巨石上天然生成一平臺,叫做天臺。那是玉皇廟,山路崎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