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網(wǎng)站查詢并不一定完全準確,使用請先核實!
全國景點查詢
注意:網(wǎng)站查詢并不一定完全準確,使用請先核實!
光啟公園 上海
景點 |
光啟公園 |
介紹 |
光啟公園坐北朝南,東臨徐匯區(qū)游泳池,南臨南丹路,西近匯站路,北面為徐家匯天主教堂。面積為1.32萬平方米。該園原是明末著名愛國科學家徐光啟的墓地,始建于明崇禎十四年(1641年)墓地面積原為1.33萬平方米,共十個墓穴,主穴葬著徐光啟及其夫人吳氏,左右葬著他的四個孫子和孫媳。墓前原有石羊、石馬、華表、牌坊,到19世紀末已大多損壞,墓地只剩下1.2萬平方米,清光緒二十九年(1903年)為紀念徐光啟逝世270周年,墓地修繕一新,重建石羊、石馬、華表、牌坊等物,并于墓前置大十字架一座,旁豎一塊重修墓地的碑石。民國22年(1933年)紀念徐光啟逝世300周年時,十字架周圍圍以鐵欄桿,墓區(qū)圍水磨石欄桿,并筑水泥道路。1937年日軍侵占上海后,墓地荒廢,原來的石羊、石馬、華表、牌坊均遭到破壞,現(xiàn)已殘缺不全。 1957年,上海市文化局撥款進行整修,并公布其為上海市文物保護單位。"文革"期間,部分墓地被占用,原有的石羊、石馬、華表再遭破壞。1978年上海市革命委員會收回被占墓地,撥款修繕,辟為公園,同年5月1日對外開放,定名南丹公園。1981年將墓修建為明代橢圓形大墓。1983年11月為紀念徐光啟逝世350周年,把南丹公園改名為光啟公園作為紀念,1988年1月13日被國務院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主要景點(區(qū)) 光啟公園是一座紀念性公園。園北為墓區(qū),東部為游憩區(qū)、西部為青少年活動區(qū)。園內(nèi)荷蘭式傘亭、水榭別具一格。徐光啟半身塑像坐落墓前,左側(cè)為徐氏手跡碑廊,墓地四周種蒼松翠柏,四季常青。全園曲徑回繞,樹木蔥郁,魚戲荷池,綠草如茵,園容整潔,環(huán)境清靜,是本市鬧中取靜的好場所。園四周遍植水杉、夾竹桃、女貞、黑松等抗性強的常綠喬木。路邊、池塘邊及墓地周圍廣種羅漢松、龍柏、水杉、銀杏、香樟等,間植白玉蘭、合歡、臘梅等開花喬、灌木,以豐富四季景色,點綴園內(nèi)景觀。全園共有樹木近百種。并根據(jù)季節(jié)變化,適時更換時令花卉。 徐光啟墓:位于公園北部,墓為橢圓形,高2.2米,周圍用花崗巖鑲砌,頂上綠草如茵。墓前種植大香樟、龍柏、雪松、夾竹桃,墓后水杉林立。墓前豎立鐫有蘇步青書寫的"明徐光啟墓"五字墓碑。兩旁設石凳,右側(cè)保存清代石馬一具。 徐光啟像:在墓前約15米處,半身,花崗石質(zhì),高1.2米,底座高1.6米。雕像穿明代一品朝服,胸前佩仙鶴飾物,面部神情莊重。 徐光啟手跡碑廊:在墓左側(cè),廊長12米。廊中有徐光啟著《幾何原本序》、《葩經(jīng)嫡證序》等5篇手跡碑石。碑石長0.9米,寬0.3米,共6塊1216字。碑石鑲嵌在廊壁中。背面是明末清初查繼佐撰的《徐光啟傳》及程十發(fā)臨摹的徐氏肖像。 傘亭群:公園西部有一條曲曲彎彎的小溪,沿溪有5只鋼筋混凝土結構的蘑菇形單柱平頂涼亭。5亭大小、高低不一,交錯重疊。 荷花池:在公園西南面,呈橢圓形,池中遍植睡蓮,兩尾紅瓷大鯉魚在池中噴水吐珠。池岸植迎春、黃馨、黃金條等。 水榭:位于池西面,外表似兩只相連的六角平頂亭,鋼筋混凝土結構。榭的前半部伸入池中,猶如石舫,是觀魚賞花的最佳處。
|
位置 |
上海
|
注意:網(wǎng)站查詢并不一定完全準確,使用請先核實!
全國景點查詢
安徽
澳門
北京
福建
甘肅
廣東
廣西
貴州
海南
河北
河南
黑龍江
湖北
湖南
吉林
江蘇
江西
遼寧
內(nèi)蒙古
寧夏
青海
山東
山西
陜西
上海
四川
臺灣
天津
西藏
香港
新疆
云南
浙江
重慶
熱門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