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網(wǎng)站查詢并不一定完全準確,使用請先核實!
全國景點查詢
注意:網(wǎng)站查詢并不一定完全準確,使用請先核實!
鑒湖 浙江紹興
景點 |
鑒湖 |
介紹 |
落在柯山腳下的鑒湖景區(qū)為鑒湖的一個主要部分,面積1.47平方公里,其中水域面積占48.7%,建有四大景點,即東漢笛亭、南洋秋泛、五橋步月、葫蘆醉島。她既能與柯巖景區(qū)連綴一起,山水兼容、巖湖互襯,又可單獨成景,風光秀麗。 【東漢笛亭】漢代風格的仿古建筑,有著厚重的歷史底蘊。亭內(nèi)陳列有蔡邕塑像、連環(huán)畫等內(nèi)容的竹畫、竹刻、竹雕、竹描等精湛竹工藝品。 【南洋秋泛】湖中有百條烏篷船和魯迅、孫中山、周恩來等游鑒湖時乘坐的六條游船畫舫。大船小艇泛波于鑒湖,領略“人在鏡中游”的悠閑情趣。 【五橋步月】位于東漢笛亭與葫蘆醉島之間。有五座形態(tài)各異的紹興古橋,巧妙連接景區(qū)內(nèi)群島。 【葫蘆醉島】湖中一葫蘆形島嶼,與東漢笛亭南北遙對。島上建有壺觴酒樓、投醪勞師群雕、曲水流觴等景點,充分展示紹興黃酒譽滿中外的酒文化。
鑒湖,在紹興城西南1.5公里,為浙江名湖之一。俗話說“鑒湖八百里”,可想當年鑒湖之寬闊。東漢永和五年(140年),會稽太守馬臻發(fā)動民工,筑堤潴水,總納山陰、會稽兩縣36源之水,溉田九千余頃,民享其利甚巨,為江南古代最大的水利工程之一。它東起蒿口斗門(今上虞蒿垻鎮(zhèn)),西至廣陵斗門(今紹興縣南錢清),全長56.5公里。湖在集雨時面積610平方公里,湖總面積189.9平方公里。后因水土流失,在唐中葉以后逐漸淤積,又從北宋大中祥符年間(1008-1016)開始有豪紳在湖中建筑堤堰,盜湖為田,湖面大蹙。今鑒湖面積約30.44平方公里,其主干道東起亭山,西至湖塘,長22.5公里,形如一條寬窄相間的河道,鑲嵌在紹興平原之上。 鑒湖原名鏡湖,相傳黃帝鑄鏡于此而得名。鑒湖還有長湖、慶湖、賀家湖、賀監(jiān)湖等別名。鑒湖水質(zhì)特佳,馳名中外的紹興老酒,即用此湖水釀造。鑒湖湖面寬闊,水勢浩淼,泛舟其中,近處碧波映照,遠處青山重迭,有在鏡中游之感。 鑒湖不僅有獨特的自然風光,還有許多名勝古跡為之增色。湖東岸有馬臻之墓,當年他發(fā)動民眾興修水利,卻得罪了豪紳,被誣告致死,后來會稽百姓設法把他的遺骸運回,安葬于鑒湖之畔,建墓立廟,永久祭掃。墓在鑒湖東跨湖橋下,后依鑒湖,前臨曠野,墓前有石坊一座,上刻“利濟王墓”(“利濟王”為北宋仁宗所賜)四個大字。墓碑上刻有:“敕封利濟王東漢會稽郡太守馬公之墓”,為清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修墓時所立。墓東側(cè)有馬太守廟,始建于唐開元年間(713~741年),F(xiàn)存前殿、大殿和左右?guī),為晚清建筑。大殿面?1.62米,進深11.98米,分3間。宋代王十朋有詩云:“會稽疏鑿自東都,太守功從禹后無。能使越人懷舊德,至今廟食賀家湖! 鑒湖又是南宋愛國詩人陸游的故里,如今這里還有快閣、三山遺址可去?扉w地處東跨湖橋以西的鑒湖北岸,是陸游中年時賦詩讀書處,后改為陸放翁祠,現(xiàn)尚存清代建筑數(shù)間。對岸有山陰道直通蘭亭?扉w向西行數(shù)里,就是陸游的故里三山,這是行宮山、韓家山、石堰山三座小山之間的臨湖小村,古名西村。現(xiàn)在故居雖廢,風景依舊,一派江南湖光山色,使人流連忘返。 王羲之“山陰道上行,如在鏡中游”,所言無虛。袁宏道之詩:“錢塘艷若花,山陰芊如草。六朝以上人,不聞西湖好!币喾强鋸垺YR知章、陸游都愛此“湖山奇麗”而終老此鄉(xiāng)。鑒湖水質(zhì)特佳,所產(chǎn)紹興酒馳名中外。湖畔有萬年戲臺,坐西朝東,兩面環(huán)水,面臨鑒湖,再現(xiàn)了魯迅筆下的社戲風采。 今湖塘、容山湖、白塔洋皆是遺跡。湖上堤橋隨設,漁舟時見,遠山四圍,水清如鏡王羲之“山陰道上行,如在鏡中游”,言下無虛。袁宏道:“錢塘艷若花,山陰芊如草。六朝以上人,不聞西湖好!币喾强鋸。賀知章因愛此“湖山奇麗”而終老此鄉(xiāng)。柯巖景區(qū)由因人們長期采石留下的成群的峭壁、深邃的巖洞和清澈的水塘組成,以石景最為奇妙,有聞名遐邇的大佛巖、云骨等。
|
位置 |
浙江紹興
|
注意:網(wǎng)站查詢并不一定完全準確,使用請先核實!
全國景點查詢
安徽
澳門
北京
福建
甘肅
廣東
廣西
貴州
海南
河北
河南
黑龍江
湖北
湖南
吉林
江蘇
江西
遼寧
內(nèi)蒙古
寧夏
青海
山東
山西
陜西
上海
四川
臺灣
天津
西藏
香港
新疆
云南
浙江
重慶
熱門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