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網(wǎng)站查詢并不一定完全準確,使用請先核實!
全國景點查詢
景點 |
西天景區(qū) |
介紹 |
“心字石”坐落在西天門下方,廣約300余平方米,圓渾平滑,中鐫一巨大的“心”字,此字長5米,寬7米,周邊近50米,中心一點可容八九人同坐,整個字可容近百人打坐,真可謂“心懷博大”,為普陀山最大的石刻文字。據(jù)傳觀世音菩薩曾在此石上講說“心 經(jīng)”。佛家以修心為上,人們到普陀山禮佛,都喜歡到心字石,或繞著心字環(huán)行 撫摩,或坐在心字中攝影留念,以作對佛誠心或人間友情的象征。有《心字石》詩云:“海山勝跡在西天,一字紅心耀眼光。恒作人間功德事,是心即佛量無前!毙淖质疑戏郊s5米處的峪谷間有一石向外伸展,隱現(xiàn)于草莽荊棘之間,其狀酷如蛇頭。距此石不遠處的西天門西側(cè)又有一石,形肖似蛤蟆,翹首向蛇,坦然自若。傳說有一蟒蛇精經(jīng)觀音菩薩指點而得道。一天,觀音菩薩在蛇背上放上一只蛤蟆,以試蛇心,可那蟒蛇寂然不動,絲毫沒有傷害蛤蟆之意……這便是“佛試蛇心”故事的由來。后來便有人在蛇首右左下角平坡巨石上刻了個大大的“心”字,更是妙筆點題,耐人尋味! 《斅牱ㄊ挥谂屯邮鳎迨齾⑹露说膸r崖上。有兩石酷似海龜,一龜蹲踞崖頂,回首顧盼,似有等候之意;一龜緣石直上,昂首延頸,筋膜盡露,一副著急相。兩龜?shù)男螒B(tài)極為傳神,令游人嘆為觀止。相傳兩龜受龍王之命前來探聽觀音菩薩說法,只因聽得入了 迷,忘了歸期,遂化身為石。也有傳說,兩龜原為一雌一雄,因塵緣未絕,在聽法時眉來眼去,顧盼傳情,所以被罰作石龜,給修行不誠者作戒。前者傳得奇,后者傳得妙,各有千秋。清人何辰生在詩中說:“見說磐陀若地靈,普門曾此坐談經(jīng)。二龜何事翻成石,想是當年不解聽。”這是對兩龜?shù)挠忠环N說法。在二龜聽法石上端有五十三參石,大者側(cè)立百尺,小者相累若卵,縱橫拱峙,參差錯列,不僅生態(tài)各異,而且移步變形,令人有望而生岌岌自危之感。隨著晨昏晴雨的交替和曉霧暮靄的變幻,這群奇譎的山巖,也會呈現(xiàn)出濃淡不同的色相。元代書畫家趙孟潁《游補陀》詩云:“澗草巖花多瑞氣,石林水府隔塵寰。”普陀山多奇石,而五十三參石是普陀山奇石最薈萃之處! ∨屯邮挥诿丰鍠|南山崗,出梅福庵西行約百多米處。磐陀石由上下兩巨石相疊而成。下面一塊底闊上尖,周廣20余米,中間凸出處將上石托住,稱為磐;上面一塊上平底尖,高 達3米,寬近7米,呈菱形,稱為陀。上下兩石接縫處間隙如線,睨之通明,似接 未接,好似一石懸空于一石之上。兩石險如滾卵,安穩(wěn)如磐。陀石頂巔平廣,!∫娪卸畟旅客在其頂上嬉戲,它卻紋絲不動,實在是不可思議的一大奇觀!∨屯邮鄠魇怯^音大士說法處,陀石西面鐫有明代抗倭大將侯繼高書“磐陀石” 三個大字,剛勁有力,旁有“金剛寶石”、“大士說法處”、“天下第一奇石” 等題刻多處。石旁鑿有石階,可緣梯而上登石頂。每當夕陽西下,石披金裝,燦 然生輝,旅人如能在此時登上陀石頂,居高臨下,環(huán)眺山海,真可謂闊景洋洋大 觀,景色極為壯麗,此即為普陀十二景之一,曰“磐陀夕照”。磐陀石附近有說法臺、靈石庵、水牛石、點頭石等景觀,西側(cè)的山腰中有天柱峰和靈一泉。
|
位置 |
浙江舟山
|
注意:網(wǎng)站查詢并不一定完全準確,使用請先核實!
全國景點查詢
安徽
澳門
北京
福建
甘肅
廣東
廣西
貴州
海南
河北
河南
黑龍江
湖北
湖南
吉林
江蘇
江西
遼寧
內(nèi)蒙古
寧夏
青海
山東
山西
陜西
上海
四川
臺灣
天津
西藏
香港
新疆
云南
浙江
重慶
熱門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