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騰夷三族 建安十七年(212)五月,衛(wèi)尉馬騰被曹操處死,并“夷三族”。馬騰(?—212),字壽成,扶風茂陵(今陜西興東北)人,西漢名將馬援之后,母為羌族,生于涼州隴西(今甘肅臨洮南)。身體壯,但性情賢良忠厚,很得當?shù)厍、漢人心。漢靈帝末年,以勇力入募州郡,為軍從事。后拜軍司馬,以功遷偏將軍、征西將軍,率軍常屯于汧(古水名,渭河支流,今名千河)。隴(山名,六盤山南段之別稱)之間,成為涼州較為強大的一股力量。后與涼州另一割據(jù)勢力韓遂結(jié)仇,相攻不已。建安(196—220)初年,朝廷使司隸校尉鐘繇等人為其和解,并使馬騰屯于槐里(今陜西興平東南),遷為前將軍、假節(jié),封槐里侯。建安十三年(208),曹操為控制涼州,征馬騰入朝,為衛(wèi)尉,并將其這屬遷往鄴城作為人質(zhì)。建安十七年,馬騰之子馬超據(jù)涼州反,次年五月,馬騰被曹操處死。 荀彧自殺 建安十七年(212)十月,荀彧因不同意董昭等人欲使曹操進位魏公的建議,大遭曹操嫌忌。不久,曹操南征孫權(quán),使荀彧勞軍,遂將荀彧留于軍中。后荀彧因病不能隨軍,留于壽春(今安徽壽縣)。曹操使人送荀彧食物,荀彧打開,卻是空盒,心知曹操逼其自殺,于是服毒而死。荀彧(162—212),字文若,潁川潁陰(今河南許昌)人。少有才名,舉孝謙,任守宮令、亢父令等官。董卓作亂,荀彧以潁川素為四戰(zhàn)之地,率宗族避難冀州(今河北臨漳西南)。冀州牧袁紹待以上賓,用為謀士。初平二年(191),荀彧投奔曹操,任職司馬。興平元年(194),曹操征徐州牧陶謙,使荀彧留守兗州(今山東鄄城北)。不久,陳宮等人叛迎呂布,兗州郡縣紛紛響應(yīng),荀彧處置及時得當,堅守鄄城等三城,使曹操得以平定叛亂,保住兗州。曹操迎獻帝都許(今河南許昌),以后,以荀彧為侍中,守尚書令。出征時,朝中事皆由荀彧主持。曹操對荀彧甚為倚重,逢事必與其商量,有時出征在外,亦必使人回京師內(nèi)讓于荀彧,許多關(guān)于曹操盛衰興亡的軍國決策,皆由荀彧謀劃而定。荀彧又善于為曹操招來人才,謀士戲志才、郭嘉等皆由荀彧薦入幕府。荀彧跟隨曹操二十余年,屢立功勛。建安八年,荀彧以功封萬歲亭侯;建安十二年,又增封邑千戶,共二千戶。建安十七年(212),董昭等勸說曹操進位魏公,荀彧認為其議不妥,大為曹忌恨,不久,被逼自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