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進位魏王 建安二十一年(216)五月,魏公曹操進封魏王,所任丞相領州牧如故。至此,曹操與皇帝只有一階之差。裴潛撫定烏桓 建安二十一年(216),代郡(今山西陽高西南)烏桓三部大人皆自稱單于,專制郡事,故太守不能控制。五月,曹操改以裴潛為代郡太守,欲授以精兵征討烏桓,裴潛說,代郡戶口眾多,烏桓騎兵動輒萬數(shù),其單于因自己專斷郡中之事,心中本就不安,如果率兵至郡,他們一定會起兵阻攔,應該以計降服,不能輕加兵威。于是,裴潛單身至郡,安撫烏桓,三部單于大出意外,將所掠婦女、財物等退還,向裴潛表示服從。代郡稍定,裴潛將郡中大吏與單相勾結者郝溫、端等十余人斬首,一郡震驚。代郡隨即平定。曹操分南匈奴為五部 建安二十一年(216)七月,南匈奴單于呼廚泉入朝魏國。時南匈奴久居塞內,人口繁衍,勢力漸大。曹操恐其蔓延難制,乃將南單于留于鄴城(今河北臨漳西南),另使右賢王去卑居平陽(今山西臨汾西南),監(jiān)其國,又分南匈奴為左、右、前、后、中五部,使其分居于并州(今山西太原西南)諸郡,每部置帥一人,又以漢人為司馬監(jiān)督各部。其左部有眾萬余落,居祁縣(今山西祁縣東南);南部三千余落,居蒲子縣(今山西隰縣);北部四千余落,居新興縣(今山西忻縣);其中部六千余落,居大陵縣(今山西文水東北)。曹操南征孫權 建安二十一年(216)十月,曹操發(fā)兵南征孫權。次年正月,曹操軍至居巢(今安徽城南)。二月,曹操向濡須(古水名,即今運漕河前身)口發(fā)動進攻。孫權筑城堅守。三月,曹操率軍北還,留伏波將軍夏侯惇率曹仁、張遼等二十六軍鎮(zhèn)守居巢,孫權遣使向曹操求和,曹操亦使人回報,雙方講和。于是,孫權留平虜將軍周泰率諸將鎮(zhèn)守濡須口,自己引兵回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