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周改元 保定元年(五六一)春正月,北周改元保定。西魏恭帝三年(五五六),仿周禮建六官,此時(shí)令地官、春官、夏官、秋官、冬官五府總于天官,天官府大冢宰宇文護(hù)為都督中外諸軍事,權(quán)重勢大。八丁兵改作十二丁兵 北周定制,凡十八歲至五十九歲的丁男皆需服力役。西魏時(shí),據(jù)敦煌戶籍計(jì)帳所載,行六丁兵制,凡丁男每人六個月中需服力役一個月,一年配役兩個月。北周初年改為八丁兵制,即八個月中服力役一個月。一年配役一個半月。武帝保定元年(五六一),改八丁兵為十二丁兵,凡境內(nèi)丁男,分為十二番,月上就役,周而復(fù)始。一年中每人服力役一個月。早在西魏恭帝三年(五五六)已規(guī)定役民豐年不過三旬,中年則二旬,下年則一旬,但此制并未執(zhí)行。北周更鑄布泉錢 北周初年,尚用魏錢。保定元年(五六一)秋七月,更鑄新錢,文曰“布泉”,以一當(dāng)五,與五銖并行。時(shí),周所占原屬南朝的梁州(今陜西漢中)、益州(今四川成都)境內(nèi),又雜用古錢交易。而在河西諸郡,則有人用西域金銀幣,官府并不禁止。北齊孝昭帝高演卒,弟湛繼立 齊孝昭帝高演(五三五至五六一),字延安,高歡第六子。東魏元象元年(五三八),封常山郡公,后進(jìn)爵為王。天保五年(554)除并州行臺尚書令。七年,從文宣帝高洋還鄴,參與朝政,遷錄尚書事。十年,高洋卒,太子殷立為廢帝。次年,演與長廣王高湛聯(lián)合殺尚書令楊愔、侍中燕子獻(xiàn)等,追廢帝退位,遂即帝位于晉陽。演許以長廣王湛為皇太弟,既而立子百年為太子,湛心不平。湛居守于鄴,演以斛律羨為領(lǐng)軍將軍、庫狄伏連為幽州刺史,以分湛權(quán),湛甚為不滿,陰有反意。乾明二年(五六一)九月,孝昭帝高演使人殺濟(jì)南王殷。不久,出獵時(shí)墜馬受傷,臨終前遺言,因太子百年年幼,征長廣王湛繼帝位。演卒于晉陽宮,年二十七。十一月,湛馳赴晉陽,即位,是為世祖武成皇帝,改元太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