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嶠卒 前蜀乾德二年(920),詞人牛嶠卒。牛嶠(850?--920),字松卿,一字延峰。隴西(今甘肅)人。唐乾符五年(878)進士,歷官拾遺、補闕、校書郎。前蜀高祖王建節(jié)度西川,牛嶠為判官。王建稱帝,拜給事中。牛嶠博學有文,以歌詩著名,尤善詞,有集三十卷,歌詩三卷。有詞三十二首今存。突呂不和魯不古造契丹文字 契丹大字和契丹小字都是根據(jù)漢字字體創(chuàng)制的拼音文字。契丹大字是以幾個音符疊成契丹語的一個音綴。在形狀上仿照漢字合成一個方塊字,特別繁贅難認。據(jù)史書記載,這種契丹大字是契丹貴族知識分子突呂不創(chuàng)制的。契丹小字,筆劃比契丹大字簡單,所以也叫'中簡字'。據(jù)史書記載,契丹小字是阿保機的弟弟魯不古學習回鶻文后制造的。契丹小字約是以一個方體字代表一個音綴,不過不像契丹大字那樣合疊成多音銜的方塊字,而是仿照古回鶻文的辦法,從上至下,連續(xù)直寫,所以稱它“數(shù)少而該貫”。但因為每個音綴仍然是來自漢字的方體,無法聯(lián)定,造成各音綴相互分離,各個多音詞之間不易截斷,運用起來,非常不方便。這種契丹大字和小字,估計只是在契丹貴族文人中使用,范圍極有限。遼朝的文化主要是依靠漢字作工具進行傳播和發(fā)展的。南漢開科選舉 南漢乾亨四年(920),后梁貞明六年三月,南漢因兵部侍郎楊洞潛之請,立學校,設銓選,開貢舉,每年放進士、明經十余人,有如唐代之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