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置百官 后梁龍德三年(923)二月,晉王李存勖下教(王之令曰“教”)置百官。又于河東、魏博、易定、鎮(zhèn)冀四鎮(zhèn)判宮中選唐朝士族,欲以之為相。后唐建立 朱溫建立后梁之后,在北方惟一能與之抗衡的力量就是晉。908年李存勖擊潰梁軍于潞州城下,奠定了取威定霸的基礎。915年又入據魏州,并以此為根據地。很快占有了河北大部分地區(qū)。后梁龍德三年(923)四月,晉王李存勖在魏州(今河北大名東北)正式稱帝(是為后唐莊宗),國號大唐(史稱后唐),改元同光。后唐正式建立。十月,后唐滅梁,基業(yè)初成,轉向全力治理內政。因其號稱“大唐”,自認為唐朝嫡系,一切法律均從唐舊制,并于十二月遷都洛陽。次年又滅掉蜀國,勢力大增。但由于李存勖驕于驟勝,不僅大興宮室,充實后宮,而且沉溺聲色,疏忌宿將,聽信讒言,引起了朝臣和藩鎮(zhèn)的強烈不滿,后唐政權陷入激烈的內部紛爭之中,926年李存勖在西征途中被士兵所殺。其后雖又經過三朝皇帝,但內憂外患的交織終導致了后唐的短命,在立國14年后被后晉所滅。吳越建國 后梁龍德三年(923)二月,梁遣兵部侍郎崔協(xié)等為使,冊封吳越王錢鏐,杭州臨安人,出身寒微。年青時販私鹽為生,后應募參軍。逐漸掌握軍權而占據兩浙之地。唐末時被封為越王和吳王。后梁初立,吳越為提高自身地位及加強國力,一反吳、蜀做法而向后梁示好,被封為吳越王兼淮南節(jié)度使,雖受封但對梁不稱臣而稱吳越國,次年改元天寶,是一個表面臣屬而實際獨立的政權。版圖在十國之中較為狹小,包括杭、越、湖、蘇等13州。吳越國小力弱,孤處東南,始終對北方朝廷示好納貢,以聯絡中原抗衡周邊政權為國策,本身注意興修水利,發(fā)展商業(yè)及海上交通,但賦役繁重,民眾苦不堪言。后唐滅梁 后唐同光元年(923)、后梁龍德三年七月,唐經苦戰(zhàn)保住楊劉重鎮(zhèn),梁主帥王彥章因副帥段凝及監(jiān)軍掣肘功敗垂成,梁以段凝為帥。八月,段凝帥五萬大軍過黃河掠澶州(今河南清豐西)諸縣,梁調王彥章領萬人準備收復鄆州,西以董璋攻太原,霍彥威攻鎮(zhèn)定,準備于十月大舉發(fā)兵攻唐。而唐更有西部澤潞之叛,北部契丹擾邊,眾將領頗有議和之意。唐莊宗與郭崇韜則決汁乘梁兵力四出,都中空虛之機,直搗大梁。九月底,后唐命將士送家屬返興唐府(今河北大名東北),準備與梁決戰(zhàn)。十月初二,唐大軍自楊劉渡河,初四于鄆州一戰(zhàn)而敗梁師,擒王彥章,乘勝進取大梁。此時梁大軍正在黃河以北,無法救援。初八,梁末帝知回天無力,命控鶴都指揮使皇甫麟殺已,皇甫隨后自殺。初九,唐莊宗入大梁。計渡河至入汴僅七日。后梁自907年立國,至此為后唐所滅。段凝自河上入援,中途聞訊,率五萬大軍降唐。后唐遷都洛陽 后唐同光元年(923)十一月,莊宗從河南尹張全義之請,遷都洛陽,廢北都真定府復為成德軍;復以梁東都開封府為汴州宣武軍;梁永平軍大安府依唐舊稱為西京京兆府。凡后梁所改軍鎮(zhèn)之名,亦先后恢復唐舊稱。十二月,莊宗至洛陽。至同光三年三月,后唐遵唐舊制,復以洛陽為東都,長安為西京,以興唐府(今河北大名東北)為鄴都。后唐復行唐法律 后梁立國后,曾于開平四年(910)刪改唐代律令格式,并收唐法典舊本焚毀。后唐同光元年(923)十二月,御史臺奏,唯定州敕庫有唐法典全本,請下令由定州節(jié)度使錄副本進納,并請后唐法律從唐舊制。莊宗從之。不久,定州進唐律令格式共二百八十六卷。高季興親自入朝 后唐同光元年(923),荊南節(jié)度使高季昌聞后唐滅梁,避唐諱更名為季興,并親自入朝為賀。十一月,后唐加高季興守中書令。莊宗所辜伶人索求無厭,季興內心不平。后莊宗許季興南歸。季興兼程返回荊南,并斷言莊宗雖身經百戰(zhàn)以得天下,卻矜自稱己于十指上得天下,且荒淫驕矜,必不能久。于是在荊南修城積粟,招納梁舊部,以為戰(zhàn)守之備。同光二年三月,唐封高季興為兼尚書令、南平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