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王延鈞稱帝 閩王王延鈞好神仙之術,寵信道士陳守元、巫者徐彥林,以二人為議修寶皇宮,以陳守元為宮主。曾信寶皇之命避位受篆,以應六十年天子之讖。后唐長興三年(932)曾謀帝,于六月上表后唐,請以錢镠的吳越王、馬殷的尚書令之銜命己,后唐不報,遂絕職貢。至四年正月,以舊宅為龍躍宮,于寶皇宮即帝位,更己名為王鏻,國號大閩,建元龍啟。后唐置同二品銜 唐初,中書、門下、尚書三省長官為宰相,凡以其他官員參預政事,而本官品階較低者,加“同中書門下三品”或“同中書門下平章事”以為宰相,意即與正三品之階的中書令、門下侍郎享有同等權力及待遇。以后同三品漸成參政標志,只有加此號才為真宰相。大歷二年(767)中書令、侍中升為正二品,同三品之稱亦已廢而不用。中、晚唐及至五代,同平章事漸為真宰相銜。后唐長興四年(933)九月,后唐加宣徽使、判三司馮贊同中書門下二品,充三司使。后唐明宗卒,閔帝即位 后唐長興四年(933)十一月二十六日,后唐明宗經(jīng)秦王之亂,病情加劇而卒。死前,命宣徽使孟漢瓊往鄴都(今河北大名東北)召宋王李從厚。二十九日,李從厚至洛陽,十二月初一即皇帝位,即后唐閔帝(亦稱少帝、廢帝)。后唐閔帝李從厚(914——939),后唐明宗第三子,小名菩薩奴。天成二年(927)為河南尹、判六軍諸衛(wèi)事,三年受妻夫孔循之累出為宣武軍節(jié)度使,四年移鎮(zhèn)河東,長興元年(930)改鎮(zhèn)州節(jié)度使,封宋王。在位即四個月即為潞王李從珂所廢,遇害。后唐改元應順 后唐閔帝于長興四年(933)十二月即位,次年正月初七大赦,取應天順人之義,改元應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