詔廢江南鐵錢 乾德二年(964)三月,南唐采用韓熙載的建議,廢水通大錢,更鑄鐵錢,物價驟漲,百姓不便。太平興國二年(977)二月,太宗聽取轉運樊若水的建議,令在升、鄂、饒等州置監(jiān),大鑄銅錢、以代鐵錢,鐵錢鑄為農器,供給江北流民,且廢除銅錢渡江的禁令。宋置榷場局 太平興國二年(977)三月,太宗采用香藥庫使張遜的建議,設立榷場局,出售官庫所藏的香藥、珠寶等外國貢品,每年增加國庫收入三十萬貫。 辛仲甫使遼 太平興國二年(977)五月,太宗詔命起居舍人辛仲甫使遼,右贊善大夫穆被為副使。串仲甫至邊境后,聽說朝廷將興師伐北漢,遂逗留不前,等待圣旨,太宗詔令繼續(xù)出使。辛仲甫至遼都后,遼景宗問道:”聽說貴朝的黨進驍勇無比,像黨進這樣的驍將有多少人?”辛仲甫答道:”我朝名將輩出,像黨進這樣的將材,不可勝數(shù)”。景宗想留下仲甫,仲甫以死堅辭,景宗知其志不可奪,遂厚禮遣還。仲甫奉使外域,隨機應變,不辱君命,以功授刑部郎中知成都府。 分路而治 北宋初年,宋太祖鑒于唐末五代藩鎮(zhèn)統(tǒng)轄諸州財賦,擁兵割據(jù)之禍,而欲集權中央。自乾德以后,設置諸道轉運使,專主財賦。及至太宗太平興國二年(977),盡罷節(jié)鎮(zhèn)統(tǒng)轄支郡。自此以后,邊防、盜賊、刑訟、金穀、按廉之任,皆委于轉運使。并以天下土地形勢,分十五路而治,轉運使司路遂成為北宋一代地方最高一級行政區(qū)域。太宗時期各路分合增省不定,直到至道三年(997)始定為:京東、京西、河北、河東、陜西、淮南、江南、荊湖南、荊湖北、兩浙、福建、西川、峽西、廣南東、廣南西十五路。 藩鎮(zhèn)墨領支郡 太平興國元年(976),太宗令少府監(jiān)高保寅知懷州。懷州隸屬河陽,趙普為河陽節(jié)度使,因二人有矛盾,趙普時常壓制他,保寅不服,上奏請罷節(jié)鎮(zhèn)領支郡之制。太平興國二年(977)八月,太宗遂詔懷州直隸京師。于是虢州刺史許昌裔奏告保平軍節(jié)度使過失,太宗詔左拾遺李瀚前往巡視。李瀚極言藩鎮(zhèn)之弊,太宗采納其建議,詔諸州直屬京師。自此天下藩鎮(zhèn)不再領支郡。太宗御楊村檢閱 太宗即位后,為完成統(tǒng)一大業(yè),始終重視軍隊建設,罷朝后,常檢閱軍隊,并令在楊村筑講武臺。太平興國二年(977)九月,太宗率文武大臣登講武臺檢閱。臺下隊伍綿延二十里,天武左廂都揮使崔翰用五色旗指揮將士,旗進則進,旗退則退,干軍萬馬,步伐如一,英武雄壯,盛況空前。太宗大喜,賜崔翰一條金帶。 命李昉等編纂《太平御覽》、《太平廣記》。詔國子監(jiān)給廬山白鹿洞庭湖《九經》。白鹿洞本南唐國學,宋為書院。命諸州均直屬中央。整頓錢幣。宋初有以四十八錢為百者,是年詔以七十七為百,每千錢重量須達四斤半以上。是年,河決孟州溫縣(今屬河南)、鄭州滎澤(今鄭州西北);又決澶州頓丘、滑州白馬(今滑縣東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