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祚帝被俘,遼朝滅亡 金攻占遼五京的同時,宋宣和四年、金天輔六年(1122),北宋王黼、童貫根據(jù)與金聯(lián)合攻遼的協(xié)定,舉兵攻遼,令郭藥師率常勝軍充當先鋒,十月間進兵燕京,然而被蕭干所敗。已處危急存亡的天祚帝這時卻依然采取孤家寡人的政策,遼國一次次分裂。遼保大三年(1123)正月,蕭干自立,郭藥師又乘機來攻。蕭干戰(zhàn)敗,為其部下所殺。天祚帝在走投無路之時,恰遇耶律大石率兵來歸,又得陰山室韋的兵馬,自以為得“天助”,不自量力,謀劃出兵收復燕、云。大石勸阻,不聽。保大四年(1124)七月,大石自立為王,脫離天祚帝。次年二月,天祚帝在應(yīng)州(今山西應(yīng)縣)新城東60里,被金兵所俘,遼朝滅亡。金出兵侵宋 天祚帝被俘后,除西遼外,遼的殘余勢力巳被金掃除。于是,早就竭力主張侵宋的宗望、宗翰等金的一些將領(lǐng)紛紛借口宋朝破壞協(xié)議,提出對宋用兵。金天會三年(1125)、宋宣和七年十月,金太宗下詔侵宋。金軍分兵兩路,西路軍由宗翰率領(lǐng),由云中(今山西大同)進攻太原(今山西);東路軍以宗望為主將,由平州(今河北盧龍)攻燕山(今北京)。十一月,東路軍接連攻占檀州(今北京密云)、薊州(今河北薊縣)。宗翰的西路軍一邊暗中派諜者探聽宋的虛實,一邊遣使者至太原,要求見童貫,商議所謂交割云中地,以麻痹宋方統(tǒng)治者。童貫到了太原后,命馬擴、辛興宗至宗翰軍中,請求金歸還山后(即云中八州)地。宗翰以宋接納張玨一事指責宋違約,狂妄聲稱山前、山后各州都是金的土地,不能歸還。接著,宗翰又派使者至太原,向童貫提出要宋把河東、河北之地均割給金朝,宋金以黃河為界。這時童貫才看出金決意侵宋的企圖,嚇得不知所措,也不布置防御金兵的措施,急忙逃回開封。宗翰的西路軍遂向太原進逼,計劃攻下太原后,與東路軍在宋都城開封城下會合。 郭藥師叛宋降金 燕京(今北京市)歸宋后,宋命遼降將郭藥師領(lǐng)兵駐守。張玨事件對郭藥師震動很大,不但使他對宋朝大為失望,且怨恨滿腹。而直接處理張玨事件的宋知燕山府王安中及朝廷宰執(zhí)也看到這件事對郭藥師產(chǎn)生的消極影響,感到虧待了郭藥師等遼降將。因此,十分懼怕郭藥師有反意,處處曲意迎合郭藥師,對郭藥師的要求均給于滿足。郭藥師由此勢力大增,專制一路軍事,增募兵士,號稱三十萬。但這些兵士卻仍穿原遼朝士兵的服裝。宋朝廷進封他為太尉,召他入朝,他卻推辭不至。這一切引起了宋廷上下猜疑,宋徽宗派童貫以巡邊的名義,暗加訪察。并命貫如發(fā)現(xiàn)郭藥師確有叛變的企圖,就挾持他入朝。童貫到燕山,郭藥師出郊外迎接,行大禮稱貫為父,又精心組織了一次顯耀武力的軍事演習,從而取得了童貫的信任。童貫歸來向宋徽宗報告說郭藥師可以信任,靠他能守住燕山;兆谝虼藢Ω姘l(fā)郭藥師與金互通書信企圖叛變的報告置若罔聞。宣和七年(1125)、金天會三年,金將宗望引軍至三河(今河北),宣撫使蔡靖命郭藥師、張令徽、劉舜仁領(lǐng)兵四萬五千迎戰(zhàn),敗于白河(今潮白河上游)。宗望進至燕山,郭藥師拘捕了蔡靖等燕山府官員,開城向宗望投降。這樣,宋燕山府所屬州縣均陷于金。宋徽宗退位 金軍分東西兩路侵宋,西路軍很快向太原進逼,東路軍以郭藥師為先鋒繼續(xù)南侵。消息傳到開封,北宋君臣慌作一團,為了騙取軍民信任,宋徽宗又一次假意下詔罪己,承認自己任用非人,輕信妄議等。并罷免了鎮(zhèn)壓方臘起義后又恢復起來的花石綱,還罷除了內(nèi)外制造局及西城所的租課,把西城所所括土地歸還原主,罷除和裁減了大晟府、行幸局、教坊、艮岳宮處專門為徽宗恣意取樂服務(wù)的官吏,以此號召各地官兵和百姓起兵勤王,抵抗金兵南侵。宋徽宗表面上裝出改過自新,準備抗金的樣子,實際上想的是逃跑。為了便于逃跑,他任命皇太子趙桓為開封牧,想讓兒子以監(jiān)國的名義替他抵擋金兵,自己保持皇位向金陵(今江蘇南京)逃命。大臣吳敏幾次進言反對徽宗逃跑,并堅決要求徽宗讓位給皇太子。指出,只有讓皇太子當皇帝,才有威福號召軍民抗金。這時,東路金兵已繞過中山府(今河北定縣)南下,離開封只有十天路程。因此,吳敏要求徽宗在三天內(nèi)禪位,以便讓新皇帝能組織軍民抗金;兆跒榱四芴用,只好同意退位。宣和七年(1125)十二月二十三日,他假裝得病,跌倒地上,昏迷不醒,大臣們急忙灌藥后,又裝著蘇醒過來,伸手索紙,用左手寫了”皇太子可即皇帝位”等一行字,正式宣布退位。 宋欽宋即位 宋宣和七年(1125)十二月二十三日,宋徽宗宣布退位,由皇太子趙桓即皇帝位;,徽宗長子,母為恭顯皇后王氏,元符三年(1101)生,次年封京兆郡王,大觀二年(1108)進封定王,政和五年(1115)立為皇太子。趙桓后廟號為欽宗,故史稱其為宋欽宗。欽宗即位后,改明年元為靖康元年,根據(jù)徽宗的旨意,尊徽宗為教主道君皇帝,尊為太上皇,居龍德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