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人暴動,周召共和 約前858年,周厲王即位。他在位期間,災荒頻繁,莊稼枯萎, 民不聊生,貴族們卻依然沉湎于酒色。約前841年,為了聚斂更多的財富以供揮霍,厲王任用虢公長父和榮夷公實行'專利',強行宣布山林川澤為王有,不許平民入內樵采漁獵。從而獨犯了社會各階層的利益,怨言四起。厲王又拒絕接受芮良夫的忠告,提拔榮夷公為卿士,繼續(xù)實行專利。于是舉國怨怒,街頭巷尾,到處都人有發(fā)泄不滿。厲王從衛(wèi)國找來巫師,讓他用巫術監(jiān)視發(fā)表“'謗言”的怨恨者,并告諭國中,有私議朝政者,殺無赦。衛(wèi)巫假托神靈,肆意陷害無辜,不少人死于非命。于是,人們不敢再在公開場合言語,路途相見也只能以目示意。厲王認為他已消除民人誹謗。召穆公認為:“防民之口,甚于防川。”一旦決口就無法收拾。他主張廣開言路,讓上至公卿大夫,下至百工庶人的各種人士都有發(fā)表意見的機會。厲王充耳不聞,一意孤行,不到三年,廣大國人實在無法忍受下去了。前841年,國人大規(guī)模暴動,厲王被迫出逃到彘(今山西霍州)。太子靜藏在召穆公家中,國人聞而圍之,召公以自己的兒子代之,太子得以脫險。厲王逃亡在彘,朝中由召公(召穆公虎)、周公(周定公)共同執(zhí)政處理國事,號為“共和”(一說由諸侯共伯和攝行政事)。共和元年,即前841年,是我國現(xiàn)存史料中有確切紀年的開始。共和十四年(前828),周厲王死于彘,次年,太子靜即位,是為周宣王,共和時代結束。熊霜之三弟爭立 周召共和時期,楚君熊嚴死,留下四子:長子伯霜、中子仲雪、次子叔堪、少子季徇。長子伯霜(即熊霜)代立為國君。熊霜在位六年去世,其三弟為爭奪君位而發(fā)生內亂,仲雪死于非命,叔堪逃奔到濮避難,君位由少子季徇繼承,是為熊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