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山瑞松圖 宋 米芾
宋 米芾 軸 紙本設色 縱35厘米 橫44厘米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米芾(1051—1107),字元章,號鹿門居士、襄陽居士、海岳外史等,40歲后改名芾。祖籍山西太原,后遷居襄陽(今湖北襄樊),世稱“米襄陽”。宋徽宗時為書畫學博士,官至禮部員外郎,人稱“米南宮”,其性潔成癖,好奇石,行止狂放,人又稱“米顛”。其畫擅山水,出自董源,天真爛漫,不求工細,多以水墨橫點,人稱“米點皴”,而其山水面貌多云煙變滅之景,人稱“米家山水”,在中國山水畫中別具一格。此圖描繪的是云煙涌動的山林景色。畫中山石樹木的造型秀雅溫和,松樹姿態(tài)婉然,山石以“米點皴法”,青翠柔麗,使景物開闊、平靜而凄迷,顯示出春日潤濕而有生趣的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