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街,你知或不知,它都在那里,是舊日時光里獨有的記憶。
隨著城市的發(fā)展,老街慢慢的消失,雖然與古城古街相比,它沒有考古價值和文化底蘊,但在這沉淀的是一方鄉(xiāng)土人情,凝結(jié)的是這個地方的舊城往事。
每天從咸嘉湖西路去楓林路上搭地鐵,走望岳南路是最近的路,不少車主也有同樣的想法,于是并不寬敞的路上總是車來車往,稍稍一個“小事故”都能從街頭堵到街尾。
這條舊舊的老街,因與巍巍岳麓山相望,而得名『望岳南路』。紅磚房、紅標語、廢品場、還有雜亂的電線在頭上蔓延,猶如走進90年代的老長沙。
喇叭滴滴聲是望岳南路上循環(huán)播放的鬧鐘,一份香氣撲鼻的小籠包、一碗熱氣騰騰的牛肉粉,老街就此蘇醒,元氣滿滿的一天也就此開始。
郁郁蔥蔥的香樟樹相對而立,繁茂的枝葉在頂端相觸,構(gòu)架出一個弧形的穹頂,像一把把結(jié)實的太陽傘,形成了一條綠色通道,一到夏天為來往的人們遮蔽烈陽。
除了附近的居民,鮮少有人知道這條街上還有所高!省藝校北校區(qū),作為明星的搖籃,從這走出了雷佳、王麗達、瞿穎、張也等家喻戶曉的明星校友。據(jù)粉絲留言透露,湖南藝術(shù)職業(yè)學院今年5月份也會整體搬遷至松雅湖新校區(qū),目前的南院,北院,新校區(qū),三校區(qū)合并,并打算在2018年8月掛牌湖南藝術(shù)學院(籌)。
時不時能偶遇顏值超高的小仙女,整條老街也變得賞心悅目了,說不定剛剛和你擦肩而過的那個她,很多年以后會在電視屏幕上大放異彩。
有學校的地方,一定有美食存在。
經(jīng)常光顧這家油炸、麻辣燙一體的小吃店,在望岳南路上開了也有幾個年頭,門店雖小,裝修也不是特別的華麗,但一到用餐的時間段總擠滿了學生。
最喜歡點滿滿的一碗素菜麻辣燙,不到10元就能吃飽,淋上老板自制的辣椒醬,撒上酸辣可口的酸豆角,吃到根本停不下來。
看到價格這么親民,我也調(diào)侃過老板賺不賺得到錢,老板卻笑著說“來我這呷東西都是學生和鄰里街坊,不忍心收那么貴,能夠養(yǎng)活我就可以了咧!
其它餐館也是座無虛席,還是讀書時在學校吃更劃算,帶湯帶飲料,和室友們一起笑談趣事。那些曾經(jīng)無比嫌棄的日子,現(xiàn)在卻十分懷念。
老街里除了有實惠好吃的美食,還有新鮮多樣的水果,聽到學生說的最多的一句話就是“你去水果店的話,順便幫我買幾個蘋果和香蕉咯,我在減肥咧,穿演出服都不好看了~”
老板很樸實,不會缺斤少兩,還會幫你削皮,熱情地挑最甜最大的,計算器敲敲后大方地抹去零頭,這可是公開的吸引回頭客的秘訣。
坡上一排店面原來有三家服裝店的,這也是廝殺后留下的唯一一家,另兩家則被改成了小吃店和美甲店,沒有客人的時候,老板們都會在外面邊曬太陽邊聊家常。
拐進咸嘉湖路,更狹窄的街道、雜亂的店鋪、墻面斑駁的筒子樓,老人三三兩兩地在路邊聊著天,生活在現(xiàn)代的我,既感到熟悉,又感到遙遠。
與其說這是城中村,不如說是老人們的烏托邦。沒有刻意的雕梁畫棟,只是真實的、質(zhì)樸的保持著古老的建筑格局,來往于這樣的小巷中,很難感受得到外面都市里的繁華與喧囂。
每到過年,各家各戶都開始做香腸、熏臘肉,現(xiàn)在流行看誰家窗臺掛的“貨”多,誰就是正宗的“南方大戶人家”,每天都能在濃濃的臘肉味道里醒來,想想就幸福。
再往前走,是一片寫著大大“拆”字的老房區(qū)域,未劃在區(qū)域里的居民看待拆遷倒也理性,“不管他們怎么搞,我們?nèi)兆诱諛蛹t火得很”。
傍晚時分,也是放學、下班的高峰期,孩童嬉戲聲、單車鈴聲、汽車喇叭聲打破了這里的平靜,望岳南路的另一個出口同樣堵得水泄不通。
餐館門口又散發(fā)著香噴噴的氣味,晚上最溫暖的莫過于能吃上一口熱乎乎的飯菜,哪怕學習再累,工作壓力很大,苦楚也會煙消云散。
街上唯一的麻將館也開始了一天的營業(yè),陣陣麻將聲從屋內(nèi)傳來,生意十分紅火,又將是一場場不停歇的國粹交流了。
“老板,要炸香蕉、香干、魚丸、蝦丸、包菜,香蕉要多放點番茄醬啦!”。小吃店每天都營業(yè)到十一點,學生們習慣了來這買夜宵。
推著單車上小坡就出了望岳南路,店主老爺爺勤勤懇懇守著這10平米不到的小店,坐在柜臺后看電視,就像是把所有城市喧囂都隔絕在外。
望岳南路上的每個人都有著自己的故事,藏在一條條老街、一幢幢老屋里,還有在這住了一輩子的老人臉上的褶皺中...
更多>>熱門排行
更多>>長沙常用電話
長沙社區(qū)排行
·請注意語言文明,尊重網(wǎng)絡(luò)道德,并承擔一切因您的行為而直接或間接引起的法律責任。
·長沙社區(qū)通管理員有權(quán)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非法內(nèi)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