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女士和丈夫在呼和浩特市回民區(qū)經營著一家水果超市,李女士在網上查找貸款信息,查找期間李女士也填寫了自己的電話號碼,沒想到,就是這個舉動讓她損失了三萬多元。
網貸還得開會員 如此騙局要小心
貸款不成反被騙 一天損失三萬多
之后一個微信名為小趙的微信號添加了李女士,這個小趙在微信上詢問了李女士需要的資金額度,家庭住址,工作內容以及貸款用途等問題,簡單的詢問之后,對方表示已經了解了李女士的基本情況可以申請貸款。
李女士點擊了小趙發(fā)來的鏈接,下載了一個名為招聯金融的APP,在APP內填寫了個人資料后李女士提交了八萬元的貸款申請,五分鐘后,小趙再次給李女士發(fā)來一段語音對話。李女士說,當時他試著將資金提現,但是APP內提示李女士還未開通會員,要求李女士開通會員后再進行提現,會員費用是699元,點擊開通會員后,彈出頁面上顯示是一個名為盧少山的私人賬戶。對方讓李女士按照頁面信息轉賬付款。此時李女士并未警覺,為了能夠正常貸款李女士花了699元開通了會員,不過這時意外又來了。
此時李女士才后知后覺的發(fā)現,對方極有可能是騙子。難道是招聯金融在詐騙嗎?記者采訪過程中發(fā)現,李女士手機里招聯金融APP的頁面與記者手機里的不太一樣。經過對比記者發(fā)現,李女士手機里的招聯金融APP就是騙子自己制作的一款詐騙軟件,軟件內的信息由騙子自由操控修改。所謂的銀行凍結資金,開通會員等等信息也都是騙子為了騙取李女士資金而導演的一出戲。從下午兩點鐘到七點鐘,李女士分七筆給騙子轉賬32587元。此時的李女士追悔莫及,但為時已晚。直到現在,騙子團伙依舊在不停的向李女士追要解凍費用,而李女士選擇了報警,目前警方已經立案,案件還在進一步調查當中。
莫點不明鏈接,莫輕信他人,網絡騙局多,放松警惕要不得。這話天天看一直再說,可是一直有人上當受騙。在這里天天看再次提醒電視機前的觀眾朋友,網絡上信息真假難辨,任何事情都要留個心眼。
·請注意語言文明,尊重網絡道德,并承擔一切因您的行為而直接或間接引起的法律責任。
·長沙社區(qū)通管理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非法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