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套路不是騙你一個 而是騙完一個又一個 👇👇👇 今年1月,何先生在快手短視頻平臺上看到一些二手手機出售信息。他看中了一部成色不錯的iPhone11 Pro手機,與賣家協商后以7666元成交。1月22日,何先生通過微信轉賬將貨款一次性全部轉給了對方。 賣家原本承諾收到貨款后,馬上將手機給何先生送上門。可是當何先生完成轉款后,賣家卻將送貨時間一拖再拖。春節(jié)期間,何先生仍然不斷催促賣家送貨,可對方還是一再拖延,甚至編出了自己被堵在高速公路上的謊話。何先生信以為真,那天凌晨1時許在高速公路柳州東出口白白等了半小時。 后來賣家又向何先生承諾,如果他再購買一部同樣型號的手機,可以給他5700元的優(yōu)惠價,而且兩部手機可以一起發(fā)貨。何先生被低價打動,再次通過微信向賣家轉了5700元。 然而,何先生翹首期盼的手機還是沒有送來,他發(fā)覺自己受騙了。2月3日,何先生向公安機關報了案。民警隨即展開調查,發(fā)現這確實不是一起普通的消費糾紛。以前也曾有其他買家報稱,這個二手手機賣家收到貨款后不發(fā)貨。3月4日,柳東新區(qū)警方決定立案偵查。 陽和刑偵大隊民警經過縝密偵查,很快鎖定詐騙嫌疑人為融安縣泗頂鎮(zhèn)19歲男子韋某濤。在韋某濤的微信朋友圈中,發(fā)有一段其家人在自家門前拍攝的跳舞視頻。辦案民警根據這段視頻,掌握了韋某濤住處周圍的環(huán)境,有針對性地制定了抓捕計劃。 3月9日下午3時許,韋某濤在融安縣泗頂鎮(zhèn)馬田村的家中被民警抓獲。經審訊,韋某濤不但對詐騙何先生1.3萬元的犯罪事實供認不諱,還承認自己曾以類似的手法詐騙上百人,騙得錢款約30萬元。 韋某濤說,起初他的確是做二手手機生意的。他從有貨源的二手手機商家那里拿到底價后,把要出售的手機照片、視頻上傳到短視頻平臺或微信朋友圈,并把報價標高一些,作為自己的收益。生意好的時候,一天能賣出大約20部二手手機。 可是,韋某濤經常出入高檔娛樂場所,開銷很大,倒賣手機的收入遠遠不夠他揮霍。于是,他便動起了歪腦筋。由于之前他曾經銷售二手手機,所以其發(fā)布的虛假信息更具迷惑性。一些老客戶介紹來的新顧客,更是對他深信不疑。 據韋某濤供述,自去年6月以來,他在網上發(fā)布出售二手手機的虛假信息,共騙了大約160人,騙得錢款總計約30萬元。詐騙所得錢款,除了極少部分拆東墻補西墻退給個別買家外,絕大部分已被他揮霍一空。 民警在調查中發(fā)現,韋某濤雖然未滿20歲,但已與一名女子以夫妻名義生活,并育有一個孩子。此外,他還同時與多名年輕女子交往。民警在其微信中還發(fā)現了韋某濤與這些女子裸聊的短視頻,以及他的轉賬記錄。韋某濤曾給其中一名女子轉賬,一次就是5000元。 目前,案件仍在進一步調查中。 此類詐騙主要是以網絡交易平臺開辦網店,或直接開設購物網站,以明顯低于市場的價格在網上兜售潮流鞋服、數碼產品、游戲裝備、監(jiān)控器材等商品,誘使網民與其聯系購買,買家支付后,商家既不發(fā)貨也不退款。 預防警示:首先,在正規(guī)的有第三方監(jiān)管的網站上購物;其次,不要私下直接與“賣家”一對一轉賬支付;第三,不要隨意點擊或掃描來源不明的鏈接或二維碼。 此類詐騙主要是騙子向受害人保證有償刷單,先讓受害人刷一單試試,往往第一單會返少量傭金給受害人,讓受害人嘗到甜頭后,加大刷單物品金額,以各種理由騙受害人繼續(xù)刷單,受害人再次刷單后血本無歸。 預防警示:首先,網絡刷單是涉嫌違法的虛假交易行為;其次,切勿輕信低門檻、高回報的兼職信息;第三,要求先給對方付款的兼職,一律是詐騙。 網上有人提供利息很低的房屋或汽車貸款,申請條件也相當寬松,說是只要付一筆貸款申請費就保證批給你貸款。結果申請費收去后,就再也沒有音訊。此類騙局以低利率貸款為誘餌,目的在于騙取申請費。 預防警示:首先,要有清楚的辨別能力。需要進行網絡貸款時,要仔細調查所選擇的貸款機構,盡量選擇規(guī)范可靠的金融機構,且應該直接與金融機構接洽。不要輕易參與過于復雜的貸款。 小心! 貪便宜沒好處! 別上騙子當啦!
·請注意語言文明,尊重網絡道德,并承擔一切因您的行為而直接或間接引起的法律責任。
·長沙社區(qū)通管理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非法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