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卷有益,都市1時間《書香都市》帶你徜徉湖南文脈。今天,主頁君想給你介紹一套“大部頭”的著作——咱湖南出版人奉上的鴻篇巨制《走向世界叢書》。由鐘叔河先生親自擔任主編,叢書全篇共100種,跨越37年時空,終成完璧。這套驚世巨著,向世人勾勒出了一幅中國人走向世界、認識世界的全景圖。
鴻篇巨制終成完璧勾勒晚清國人看世界全景圖清朝晚期,閉關(guān)鎖國讓擁有幾千年文明的中國落后于世界發(fā)展,國門被西方列強的堅船利炮強迫打開,諸多知識分子康有為、梁啟超、黃遵憲等紛紛走出國門,希望在發(fā)達的西方國家找到挽救民族危亡的良方,他們出國游歷、考察記錄,掀開了近代中國走向世界的扉頁。
歷經(jīng)37年“長跑”
《走向世界叢書》整編百種
1980年,岳麓書社和湖南人民出版社,開始著手將這些知識分子在西方國家的游歷、考察記錄整編發(fā)行,并將其命名為《走向世界叢書》,由鐘叔河先生擔任主編,1985年,《走向世界叢書》初編的35種面世,在思想界、出版界引起轟動。今年3月,這套叢書后續(xù)的65種成功面世。至此,整編跨越37年,共計100種、1700余萬字的《走向世界叢書》的整編發(fā)行終于完成。
湖湘出版巨擘鐘叔河“為我們走向世界打開新思路”
談起《走向世界叢書》,鐘叔河先生表示,在當時歷史條件下,中國社會需要進步,就必須打破封閉觀念,而《走向世界叢書》可以為我們走向世界打開一條新思路。
集納各行名家糾錯指正
鐘叔河筆耕不輟嚴謹撰文
《走向世界叢書》的主編鐘叔河先生,今年已86歲高齡,1980年,鐘叔河先生就開始,牽頭組織叢書的資料收集、整理、出版等工作,是推動《走向世界叢書》問世的關(guān)鍵人物。時隔三十余年,鐘叔河先生再次擔任叢書主編,指導(dǎo)新一代的出版人做好續(xù)編工作。《走向世界叢書》初編的35種書中,鐘先生一人作序25篇。
耄耋之年主動作序
錢鐘書楊絳青睞襄助叢書
續(xù)編過程中,雖然鐘老年事已高,但他筆耕不輟,仍然主動作序4篇。上個世紀80年代,國學大師錢鐘書,也為鐘叔河先生所著的《走向世界——中國人考察西方的歷史》一書主動作序,并對叢書校點提出中肯建議。楊絳后來寫信給鐘叔河提及:“鍾書生平主動愿為作序者,唯先生一人耳!
《走向世界叢書》傾注心血與責任
前后37年,經(jīng)鐘叔河先生主編的《走向世界叢書》終于完結(jié),從資料搜集到叢書封面、版式、索引、校點,鐘叔河先生都嚴格要求,在定稿付梓之前,共計修改三十余次,鐘先生表示,認真負責,是他對作品最起碼的態(tài)度。
如今,86歲高齡的鐘叔河先生已退休在家,但他仍在堅持寫作,主要作品有《從東方到西方》、《念樓學短》等,他希望通過書本的力量,讓中國走向世界,更讓世界了解中國。
巨制背后 《家傳》父女兩代編輯妙手匠心
了不起的《走向世界叢書》完璧面世啦,而這部著作不僅傾注了鐘叔河先生的心血,更凝結(jié)著一大批湖湘出版人的不倦付出,今天主頁君不僅薦書,還會帶你走近優(yōu)質(zhì)書籍的背后,《家傳》報道組也帶你去看看佳作是怎樣煉成的。《走向世界叢書》100種完璧面世,37年的堅守背后,一對父女接力兩代投身編輯工作,成為美談。
父親鄢琨是初編版的編輯之一,女兒鄢蕾則在2012年接手了續(xù)編版中8種9本的任務(wù),并和已退休的父親合力完成。編輯中,小到一個標點,大到全書的價值,他們都慎重推敲,盡力減少謬誤,只為呈現(xiàn)最好的作品,不負自己署在編輯一欄的名字。父親鄢琨說這是“愛惜羽毛”,女兒鄢蕾則稱這也是“對編輯身份的珍惜”。
父女兩代投身編輯
隨分自持“愛惜羽毛”
今年71歲的鄢琨和34歲的鄢蕾是一對父女,父親鄢琨是叢書“初編”的編輯之一,所負責編輯的《李鴻章歷聘歐美記》獲第一屆中國圖書獎。女兒鄢蕾2009年進入岳麓書社,2012年加入《走向世界叢書》續(xù)編團隊,并和已退休的父親合作完成了其中8種9本的編輯任務(wù)。
其中屢遭質(zhì)疑湮沒文海的游記《王芝海客日談》,就因為父女二人的慧眼妙手重回讀者視野。王芝的游記中多有一些天方夜譚式的怪異記述,如在航行中見到行云布雨的龍,“中垂二龍,鱗甲淡墨而光”。正因如此,這本游記一直備受詬病,錢鐘書先生的批評更是給它貼上了“不靠譜”的標簽。
但據(jù)父女倆的考證,王芝的游記其實頗多可信可取之處。晚清末年,國人大多經(jīng)香港直接走海路去往歐洲,王芝是為數(shù)不多走陸路途經(jīng)東南亞并留下文字資料的人。他關(guān)于云南南部少數(shù)民族和海外華人生活風貌的記載彌足珍貴,具有很高的史料價值。據(jù)此,鄢琨撰寫了題為“鑿空與紀實混雜的?推嬲劇钡木w論,闡述這本書的出版價值,為讀者和研究人員整理出了一份寶貴的文史資料。在鄢琨看來,作為一名編輯,整理、校對,最大限度地還原文本原來的樣子是他的職責所在,也唯有如此,才對得起自己署在編輯一欄的名字。
《走向世界》叢書初編發(fā)行時,鄢蕾只有3歲。打小伴著厚厚的一摞摞書長大,目睹父親專心致志地讀稿、編審,她有著對文字與生俱來般的敬重。這份壓力鞭策著鄢蕾認真對待每一本正在編輯的書。文言功底不如父親,標點句讀就請父親做二次審查。
閱讀廣博虛心求解
不厭其煩力求無瑕
地理知識不足,面對陌生久遠的地名譯法,鄢蕾一遍遍精讀文本,根據(jù)路線查閱地圖?v使繁瑣費事,她也不愿意為讀者呈上一部有瑕疵的作品。
嚴于律己寬厚坦蕩
高尚家風代代相傳
這份對文字的敬重慢慢演變成了對自己的尊重,自重自律,容不下污點,工作中力求完美,生活中待人寬厚坦蕩,不假公濟私、有道德有追求。自重自律是鄢琨和鄢蕾父女共通的精神特質(zhì),也是這個兩代圖書編輯家庭的新家風。
除了這部鴻篇巨制,《書香都市》還推薦了不少滌蕩心靈的佳作——
在最新年度評選“長沙人最喜愛的10本書”中,一部人物傳記受到廣大讀者追捧。它就是由傳記作家羅銀勝撰寫的《楊絳傳》,作者通過參考大量文獻資料,以及與楊絳先生進行的書信往來,寫就此書,還原了我國知名文學家、翻譯家、錢鐘書的夫人楊絳先生的百年人生,為讀者刻畫出一位在歷史湍流中,從容優(yōu)雅的精神貴族。據(jù)了解,這本傳記,也成為楊絳先生生前親自審閱的一部個人全傳。
翔實素材還原楊絳人生軌跡
36萬字刻畫百余年時光
這本《楊絳傳》,根據(jù)楊絳先生生平重大人生經(jīng)歷鋪陳,全書分為18個章節(jié),作者羅銀盛為此進行了詳實的資料收集,并與楊絳先生常年保持書信交流。在傳記中,對楊絳先生的故里家室、負笈英法、譯著尖峰等人生經(jīng)歷進行了高度還原。
楊絳是我國著名的文學家、翻譯家、外國文學研究家,同時,她還有另一個身份,就是著名作家錢鐘書的妻子。兩位先生在愛情、生活與研究創(chuàng)作中,相濡以沫,感人至深。而楊絳先生被錢鐘書認作“最賢的妻,最才的女”,《楊絳傳》中,作者大量引用兩位先生的作品,讓讀者充分領(lǐng)會楊絳先生的才情。
整部傳記洋洋灑灑36萬字,記錄了楊絳先生生前身后的百余年時光。讀者在這本書中,可以了解楊絳生平,更可以領(lǐng)會百余年間的歷史風云變幻,邂逅傅雷、柯靈等文化名人,見證一個中國學者的堅韌與智慧。
精曉外語翻譯多國著作
致力中外文化交流貢獻大
楊絳先生精通英、法和西班牙語,對中外文化交流做出不可磨滅的貢獻,1978年,經(jīng)楊絳之手翻譯的《堂吉訶德》中譯本面世,在文學界引起巨大轟動。40年來,諸多中譯版本層出不窮,但楊絳先生翻譯的《堂·吉訶德》被公認為最優(yōu)秀的翻譯佳作,一版再版。
至親離世哀而不頹
筆耕不輟頻出佳作
1997年和1998年,楊絳先生的女兒錢瑗、丈夫錢鐘書先后離她而去,原本幸福美滿的三口之家,只剩楊絳孑然一身。身陷悲困中的楊絳先生,并沒有被命運擊倒。近九十高齡的她筆耕不輟,開始翻譯柏拉圖的《斐多篇》,并將丈夫錢鐘書七萬余頁的筆記悉心整理。
“我們仨”團聚
百年人生智慧閃爍歷史長河
楊絳先生在92歲時,撰寫出版了回憶錄《我們仨》,懷念自己與丈夫、女兒的幸福過往!段覀冐怼穯柺乐蟮囊徽陜(nèi),銷售近50萬冊。在96歲時,出版哲理散文集《走到人生邊上》,102歲時,出版250萬字的《楊絳文集》八卷,直到2016年5月25日,楊絳先生逝世,享年105歲。在她身上,人們往往忘掉了時間的殘酷:一百多年的漫長歲月,這位女性始終一如既往的柔韌、清朗、獨立,充滿力量。作者在《楊絳傳》中寫道“唯一值得安慰的是,‘我們仨’,終于團聚了”。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這些膾炙人口的優(yōu)美詞句,都來自于我國經(jīng)典書籍《詩經(jīng)》!对娊(jīng)》是中國詩歌的開端,集納311篇詩歌,反映了周初至周晚期約500年間的生活面貌。《詩經(jīng):越古老,越美好》這本書,作者曲黎敏對中國最早的詩歌總集《詩經(jīng)》,進行了獨特解讀,整本書分為上中下三篇,為《詩經(jīng)》創(chuàng)作的文學背景、詩歌譯注,以及詩歌給生活帶來的美好,提供了一個更新潮、更生活化的解讀視角。
《詩經(jīng)》有了“接地氣”版
生活化語言“轉(zhuǎn)碼”古文之美
在這本《詩經(jīng):越古老,越美好》中,作者對《詩經(jīng)》所做的譯注,在保留詩歌本意的同時,在二次創(chuàng)作的基礎(chǔ)上保留了詩歌韻律,譯文讀來朗朗上口,經(jīng)久耐讀。整本書中,處處流露著作者對《詩經(jīng)》的熱愛。而中國古詩經(jīng)典《詩經(jīng)》的魅力,更像一壇老酒,在歷史長河中,經(jīng)久不衰,歷久彌新。
新視角再審中國古詩經(jīng)典
中華文脈不衰不斷
《詩經(jīng):越古老,越美好》的作者曲黎敏,是一名中醫(yī)文化專家,她認為,醫(yī)藥可除肉體之痛,而詩歌可醫(yī)心靈之傷,《詩經(jīng)》就是來自遠古的一個最美的微笑。在這本書中,曲黎敏以獨特的視角,將現(xiàn)代人的生活狀態(tài)、情感煩惱,和《詩經(jīng)》內(nèi)容聯(lián)系起來,展開一場古今對話,穿越回歷史的另一頭,在詩歌中,與古人一起探討愛情、婚姻、孤獨、命運等人生主題。
自古至今,我們都在追求詩意的生活,作者在書中寫到“中國有了《詩經(jīng)》,中國就另有一片天空,干凈而溫潤。”而我們每一位讀者,都應(yīng)該成為一名吟詩人,成為一名文化的傳承者。
在最新的年度評選“長沙人最喜愛的10本書”中,由樓宇烈著作的《中國文化的根本精神》格外引人關(guān)注!吨袊幕母揪瘛,是北京大學國學研修班最受歡迎的哲學系教授——樓宇烈先生的最新講座實錄,內(nèi)容通俗易懂,適合大眾閱讀。作者圍繞中國文化的心傳、中華傳統(tǒng)的人文精神、中國人的傳統(tǒng)三大主題,回答了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如何重拾傳統(tǒng)文化的珍寶。讓讀者在輕松的氛圍中,領(lǐng)略到傳統(tǒng)文化之美,中華智慧之淵。
攝影圖畫書——《尋找魯冰花》,由湖南圖書館綜合閱讀推廣工作組推薦,由我國著名兒童文學作家及研究者、攝影家彭懿所著,以充滿童趣的文字和絕美的攝影圖片相結(jié)合的形式,記錄了尋找魯冰花的探索過程,為廣大市民,尤其是青少年讀者們,展現(xiàn)了一個燦爛夢幻的彩色世界。
在最新的年度評選“長沙人最喜愛的10本書”中,一本叫做《共讀,我們的親子時光》的作品,由兩名湖南籍作者編寫。而這兩名作者還是母女關(guān)系,全書記錄了母親易春花和女兒彭丹妮16年來,共同的閱讀經(jīng)歷與感悟。現(xiàn)在,這本書已被長沙市圖書館作為全民閱讀的優(yōu)秀讀本向全市讀者推薦。
·請注意語言文明,尊重網(wǎng)絡(luò)道德,并承擔一切因您的行為而直接或間接引起的法律責任。
·長沙社區(qū)通管理員有權(quán)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非法內(nèi)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