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架直升機每天從長沙縣出發(fā),飛繞楊開慧故居,飛向韶山,飛臨橘子洲頭,飛越湖南第一師范學院……
當紅色景點的游客們抬頭仰望蒼穹,看到這架盤旋景點上空的直升機,或許會以為是哪家商業(yè)巨頭在搞宣傳活動。其實,這是《經視焦點》欄目一次特別策劃的新聞制作。
直升機身上貼著醒目的 logo:經視焦點。飛機里坐著經視焦點的女記者田思思和攝像記者。用直升機來拍攝新聞,近年已經不多見了。除了成本因素,還因為無人機的興起。
《經視焦點》擁有三臺無人機,使用無人機航拍新聞已經成為欄目慣常手法,也走在了所有新聞欄目前列。然而無人機拍攝的缺點是畫質不夠高,像素不夠清晰,飛行高度有限,視野不夠開闊,鏡頭也缺乏靈活性,自然也就沒有駕駛直升機航拍的新聞效果。
感謝湖南華星通用航空公司。收到欄目“直升機探訪紅色景點”策劃案時,他們未作推辭,不計成本,即給予了欄目全力支持。多名飛行員放棄休假,陪著記者來了一次又一次的“空中之旅”。事后我們才知曉:據說飛機燃油費貴得驚人,如果是應邀進行商業(yè)活動,飛一天市場價需10萬元,飛一次也需四五萬元。
感謝各地紅色景區(qū)的管理方。他們快速批準了此次飛行計劃,無論在楊開慧故居,還是韶山毛澤東同志故居和紀念館,均一路綠燈,放行這架貼有“經視焦點”logo的直升機。這讓攝制組深刻感受到《經視焦點》以其新聞影響力獲得各方厚愛。
第一期節(jié)目于9月30日烈士紀念日播出,題為《直升機探訪紅色地標:致敬楊開慧烈士》。從航拍烈士故居,到講解她被捕與英勇就義始末,與紀念館陳列的最后的手稿,節(jié)目契合“烈士紀念日”主題,弘揚了烈士精神,堪比一堂印象深刻的愛國主義教育課。
該期節(jié)目在網上短短幾個小時里,播放量即突破10萬。節(jié)目感動了無數網友。網友大量留言如:“看一次我流一次淚,向烈士致敬”、“感謝你們宣傳英雄”、“流淚了”、“滿門忠烈,為國為民,萬世敬仰”、“看了使人熱淚沾巾”、“向英烈致敬”、“緬懷英烈!不忘歷史!不忘初心!砥礪前行!”
第二期節(jié)目于10月1日國慶日播出,題為《直升機探訪紅色地標:韶山》。記者帶領觀眾從空中俯瞰毛澤東同志故居、毛澤東同志紀念館、毛澤東廣場。
第三期節(jié)目于10月2日播出,題為《直升機探訪紅色地標:橘子洲頭》。
第四期節(jié)目于10月3日播出,題為《直升機探訪紅色地標:湖南一師》。
……
《經視焦點》以“責任心鑄就公信力”為己任,高舉旗幟,積極進行大策劃,大制作,弘揚正能量,唱響主旋律。其重要節(jié)目如《老新聞里的光陰故事》,計劃制作40期節(jié)目,講述改革開放40周年來在社會、經濟、文化建設等各領域取得的巨大成就,已推出30余期。如安鄉(xiāng)“安造垸的抗洪往事”,曾經在1998年安造垸大堤潰堤,軍民合力奮戰(zhàn)19天合龍潰口。而今的安造垸無比寬厚堅固,周圍居民再也沒有了水患的后顧之憂。
如長沙河西的巨變:
如《長高的長沙》
▲1942年前的長沙最高樓
▲而今的摩天大樓高聳云霄
如《湖南“磁浮夢”》。國防科大退休老教授,中國磁浮研究泰斗級人物,現年83歲的常文森先生接到記者采訪函,專程乘坐飛機回到長沙,向記者講述了湖南磁浮發(fā)展的歷程。老教授在認真回答記者的每一個問題后,又匆匆乘坐飛機返回北京。他對記者說了這樣一句話:“我生下來就是亡國奴,上學要學日語,這里面無盡的酸楚就轉化為了我后來追求強國的動力。” 老科學家的家國情懷,把一生奉獻給國家科學事業(yè)的赤膽忠誠,感染了欄目記者,也感動了無數觀眾。
▲常文森教授與經視焦點記者呂松洛
“民族文化基因是中國夢的魂與根”,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經視焦點》策劃的系列節(jié)目《非遺湖南》,展現了精彩紛呈的湖南傳統(tǒng)文化,已推出20余期。那些在歷史長河中瀕臨湮沒、面臨失傳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因《經視焦點》記者的到來而重現生機與活力,并在《經視焦點》的熒屏上大放異彩。
▲湘潭媒體報道:《非遺湖南》欄目組走進湘潭
張家界媒體及省文化廳官網如此報道:
4月1日,湖南經視《經視焦點》“經視大調查”播出《非遺湖南》系列專題節(jié)目首期節(jié)目——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張家界鬼谷神功專訪,張家界非遺項目首次以專題片形式登上媒體。時長14多分鐘的節(jié)目中,張家界秀美無雙的自然山水和古樸濃郁的土家吊腳樓,同神秘奇絕的鬼谷神功一道全景直觀地展現在世人面前,將張家界非遺的獨特魅力展示地淋漓盡致。
據悉,湖南省文化廳和湖南經視今年合作推出《非遺湖南》系列專題節(jié)目,旨在更好宣傳推介全省豐富多彩的非物質文化遺產。3月26日至29日,湖南經視《非遺湖南》攝制組深入張家界市拍攝張家界鬼谷神功專題片。此次拍攝以傳承人的展示展演、親身講述為主線,圍繞張家界鬼谷神功的歷史淵源、發(fā)展演變、內容技藝、傳承生存困境及主管部門保護措施等方面組織拍攝,張家界鬼谷神功省、市級傳承人黃德君、李軍、劉國生、龔新軍及徒弟先后接受采訪,并系統(tǒng)表演了腹臥鋼叉、銀槍刺喉、鐵砂掌、一指禪等程式,生動展示了鬼谷神功的神秘獨特魅力。
▲多位非遺傳承人贈送給欄目的禮物
《經視焦點》策劃制作的系列節(jié)目《文明湖南》講述身邊的好人故事,已推出20余期,受到省文明辦的高度肯定。這一系列節(jié)目計劃講述100個好人故事。
《中國文明網》在頭版要聞處報道:“《文明湖南》節(jié)目的推出,體現了新聞人的責任擔當,不僅在“潤物細無聲”中做好了宣傳者,也同時在做好社會的觀察者,時代的記錄者,故事的講述者!
▲中國文明網要聞版報道《經視焦點》《文明湖南》節(jié)目
“做社會的觀察者,時代的記錄者,故事的講述者”,《經視焦點》以高度的政治責任感和使命感,以愛崗敬業(yè)、勇于擔當的精神,切實履職做好本職工作。
總有一種力量,讓我們淚流滿面。
總有一種力量,它讓我們抖擻精神,
總有一種力量,它驅使我們不斷尋求“正義、愛心、良知”。
這種力量,是榜樣的力量,愛的力量,良知的力量,是《經視焦點》不懈的追求。
榜樣的力量。如《文明湖南》里的“中國好人”、“湖南好人”故事,每一個都感人至深!锻宋檐娙39年的承諾》、《“愛心奶奶”周寶蓮》、《孝老愛親的李曉金》、《讓我做你一生的“眼睛”》、《好妻子14年如一日,悉心照料癱瘓丈夫》、《夫妻12年傾盡所有救養(yǎng)女》、《危重孕產婦的“守護天使”》、《高墻內的警察醫(yī)生》、《從盲泳世界冠軍到盲人高級講師》、《雷鋒紀念館八旬老館長的堅守》、《譚里和:拐杖撐起的新聞夢》……一篇篇充滿正能量的節(jié)目,其中主人公或信守承諾,或心系公益,或孝老愛親,或夫妻患難與共、不離不棄,或愛崗敬業(yè),或見義勇為,他們樸實無華、無私奉獻、兢兢業(yè)業(yè)、腳踏實地、無怨無悔,即使面臨人生巨大坎坷挫折亦夢想如初,孜孜以求。這些平凡人的不平凡經歷與寶貴的精神,這些人間真情大愛,每看一次都令人眼眶濕潤,感受到來自靈魂深處的震動與洗滌,他們是社會的榜樣。
愛的力量。一周前,長沙雨花區(qū)政府駐桑植縣幫扶工作隊為了扶貧工作,將一萬五千斤獼猴桃運出大山,運到長沙卻遭遇滯銷!督浺暯裹c》記者聞訊而動,進行采訪報道,兩天之內一萬五千斤獼猴桃就銷售一空。
兩個月前,《經視焦點》啟動《愛心改變命運》報道,走進了10多個寒門學子家中,報道他們積極向上,求學打拼的故事,為10多個學生每人都籌集了2萬多元的學費生活費。讓他們開開心心走進了校園。
“有愛的力量像會發(fā)光
就讓我們一起擁有幻想
一起飛翔
勇敢打開魔力的翅膀”
良知的力量。《經視焦點》之《經視大調查》發(fā)揮建設性輿論監(jiān)督功能,在“準確性、科學性、建設性”上狠下功夫,同時緊緊圍繞“高度、深度、廣度、銳度、溫度”五個方面,承擔起“澄清謬誤、明辨是非”的職責和使命。這是良知的力量。新聞人的良知從來不應缺位。《經視大調查》的記者們用調查記者的良知,來彰顯社會的正義,守護社會的美好,讓人們感受到公平正義的力量,推動形成良好的社會風氣,促進社會和諧與文明進步。
▲張家界市委市政府官方賬號報道
兩個月前,《經視焦點》之“經視大調查”記者走遍了湖南各市州,與各市州紀委、監(jiān)委聯(lián)合推出“反四風”、“扶貧領域反腐行動”等策劃報道,播出10多期專題節(jié)目,介紹各地重拳反腐舉措與成效,尤其在扶貧攻堅領域的整治成效,得到各市州紀委監(jiān)委大力支持,報道引發(fā)社會高度關注與肯定。
一個月前,《經視焦點》之“經視大調查”與湖南省委政法委、三湘綜治網聯(lián)合制作大型調查報道《平安湖南》,采訪報道各市州在創(chuàng)建“平安湖南”,在社會綜合治理方面的創(chuàng)新舉措與成果。得到各市州政法委、綜治辦大力支持,目前記者正在多個市州進行采訪工作。
創(chuàng)辦于2013年10月的《經視焦點》,至今恰好走過5個年頭,1800個日日夜夜。猶記當年開創(chuàng)之初的激情滿懷與誠惶誠恐,感懷歲月年輪中每一個步伐的堅實向前與如履薄冰,感恩一路上領導與群眾的每一個殷殷囑托、深切關懷與深情厚望,痛并快樂的經視焦點新聞人,以高度責任感使命感與職業(yè)精神,始終追求新聞的力量: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公信力,把大局意識、宗旨意識、責任意識融入到《經視焦點》日常的每一篇報道。
我們初心依舊,奮力向前,我們相信電視不老,未來可期!
·請注意語言文明,尊重網絡道德,并承擔一切因您的行為而直接或間接引起的法律責任。
·長沙社區(qū)通管理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非法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