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歲出頭的張先生怎么也沒想到,自己陪著哥哥看病,結果哥哥沒查出大問題來,自己卻查出了胃癌……
張先生的哥哥今年50多歲,最近總感覺自己胃不舒服,脹氣,還時常感覺到疼痛。為此,他很擔心,便趁著休息日,讓弟弟陪自己到浙江省中醫(yī)院就診。

“哥哥做了檢查,發(fā)現(xiàn)并沒有什么問題,只是有個息肉,在胃鏡下做了切除。”張先生說,“我想著,自己來都來了,也順便做下檢查吧!
最后的檢查結果卻讓張先生吃了一驚:早期胃癌!“我家里都沒有人患胃癌,我平時也沒什么不舒服,怎么會突然患上胃癌了呢?”張先生目前正在接受治療,但他還是有些難以接受這個結果。
中國胃癌生存率僅27% 日韓卻接近60%胃癌越早發(fā)現(xiàn)生存率越高
胃癌的發(fā)病率在癌譜里排老二,中國胃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只有27%,在日本和韓國,這個數(shù)字卻大于60%。

浙江省醫(yī)學會消化學會主委、省中醫(yī)院消化內(nèi)科主任醫(yī)師呂賓教授說,胃癌早期還是中晚期,對于生存期的影響重大,日、韓兩國,60%以上為早期胃癌患者,我國則只有15%。
張先生就是其中一位了,幸好尚屬早期,這個意外發(fā)現(xiàn)讓他為自己贏得了治療時間。
呂教授說,千萬不要憑癥狀判斷胃部健康狀況,因為胃癌早期幾乎沒有癥狀,一旦感覺疼痛、消瘦,往往已到中晚期。
以下六點癥狀出現(xiàn),千萬重視!
1、上腹部疼痛、不適;2、消瘦乏力;3、食欲減退或食欲不振;4、嘔血及黑便;5、惡心、反酸及嘔吐;6、固定包塊
胃鏡是診斷胃癌的最主要方法,日、韓等國將其作為胃癌的篩查工具,但因其具有侵入性,不易被普遍接受。
所以,先對胃癌風險分層后,再對高危者進行胃鏡檢查,是較好的方法。

患者花200元抽幾毫升靜脈血,查一查幽門螺桿菌抗體和胃蛋白酶兩項指標是否異常,再決定要不要做胃鏡。
根據(jù)結果,他把患者分為4類:A雙陰性、B幽門螺桿菌陽性、C雙陽性、D胃蛋白酶陽性。
經(jīng)調(diào)查研究發(fā)現(xiàn),A、B組患胃癌風險為0.03%至0.06%;C組為0.35%;D組為0.6%;C、D兩類高危人群占了15%,對這些人再進行胃鏡檢查,發(fā)現(xiàn)60%為萎縮性胃炎,1.8%為胃癌,但其中90%屬于早期。
早期胃癌的人均醫(yī)療費用約2萬元,遠低于中晚期人均20萬元的醫(yī)療花費。
建議危險人群做胃癌的血清篩查多吃新鮮蔬果 少吃高鹽腌制品
年齡在40周歲以上、來自胃癌高發(fā)區(qū)、幽門螺桿菌陽性、胃癌家族史、有萎縮性胃炎或腸化等癌前病變、飲食偏愛高鹽油炸,符合其中任意一條,就要進行篩查。
呂教授建議,平時生活方式很重要,多吃優(yōu)質蛋白和新鮮蔬果,少吃高鹽食物如腌制品等。
>>>>1、健康飲食
低鹽飲食,不吃或少吃熏制、腌制、燒烤食物。

多吃新鮮蔬菜、水果,多吃大蒜、洋蔥、菌菇類、番茄、椰菜花,這五種食物對胃癌的預防都有很好的作用。

戒煙可以減少很多疾病的發(fā)生,對周圍人也有好處,減少二手煙的危害。
癌細胞是在正常細胞分裂過程中發(fā)生突變而形成的,而夜間又是細胞增殖的最旺盛時期。睡眠不好,機體免疫和抗病能力明顯下降,就更難控制細胞發(fā)生變異而形成癌癥。
慢性萎縮性胃炎、慢性潰瘍、腺瘤及息肉是胃癌的癌前病變,如果發(fā)現(xiàn)有這些疾病及時治療。
·請注意語言文明,尊重網(wǎng)絡道德,并承擔一切因您的行為而直接或間接引起的法律責任。
·長沙社區(qū)通管理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非法內(nèi)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