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拖鞋王子”是黃忠小區(qū)附近商家給李永康取的雅號,因為李永康起家靠的是拖鞋,致富靠的是拖鞋,他每天都坐在拖鞋堆里。
窮山溝飛出“拖鞋王子”
“拖鞋王子”出生在農村,由于他個子比較矮小,種不了田,他自小就有個夢想,飛出窮山溝,通過創(chuàng)業(yè),出人頭地。
2000年,憑借自己的努力,李永康在成都找到了一份不錯的工作,一干就是兩年。每日穿梭在擁有繽紛色彩的城市中,看到各種新奇東西,他有了強烈的的物質需求,有了更多的夢想。李永康意識到,給別人打工可能永遠無法達到他心中理想的高度,只有自己創(chuàng)業(yè),才能出人頭地!于是,2003年開始,李永康下班后第一件事情就是去圖書館、書店看一些與創(chuàng)業(yè)有關的書籍。
經過長時間的準備,2004年6月開始,李永康白天到公司上班,晚上就將從荷花池進的一些棉襪子在茶店子擺地攤銷售。6月已經進入夏天,棉襪子在夏天并不好賣,李永康開始發(fā)愁。一次百無聊賴間,他突然注意到從攤位前走過的人大都穿著拖鞋,尤其是打工者,而且這些人都不穿襪子。李永康突然意識到自己選錯了項目,拖鞋這個市場會更好,更有前途。就這樣,李永康和拖鞋結上了姻緣。
從此,李永康的地攤上再也看不見了襪子,轉而全部變成了拖鞋。不過,擺地攤僅僅是李永康創(chuàng)業(yè)的開始。拿著擺地攤賣拖鞋賺來的錢和打工2年多的一點積蓄,李永康在黃忠小區(qū)的一個市場中開了家拖鞋店。開店后第一個月結帳時,李永康看著帳單一臉麻木,居然虧了300元!這個月生意很好啊,為什么會虧損?李永康困惑了。經過反復思考,加上旁人指點,李永康找到了原因。原來,一直以來,李永康都是從荷花池進貨。不過,以前擺地攤不用交店鋪租金、不用交市場管理費、不用辦執(zhí)照,所以按照以前那種方式利潤很大。但現在有了店鋪,這些費用都得交,所以要想賺錢就必須找到更便宜的貨源。幾經周折,他通過朋友終于和一家拖鞋廠聯系上了。從廠家直接拿貨確實比從荷花池進能便宜一大截。終于,李永康的拖鞋店產品成本問題得到了控制。問題雖然解決了,但李永康仍然開心不起來,因為店中的產品只有一家廠生產的,樣式比較少,種類也比較少。為了使自己銷售的產品多元化,李永康專門請了一個工人每天負責看店,自己則每天四處奔走,聯系各個拖鞋廠。慢慢地,李永康店中的拖鞋品種和樣式多了起來,塑料拖鞋、皮拖鞋、eva拖鞋、人字拖鞋、pvc發(fā)泡拖鞋等應有盡有,而且款式齊全,樣式新穎。2005年,他靠著這家店鋪賺了8萬元。
兄弟齊心其力變金
路,得靠自己去踩,才能踩出一條屬于自己的光明大道。人人都希望把自己的生意做大,從來就不安于現狀的李永康自然也有這個想法。在一次和父母的通話中李永康了解到,家鄉(xiāng)變化很快,家鄉(xiāng)的條件也慢慢好了起來。李永康想,我為什么不把拖鞋賣到家鄉(xiāng)去呢?
這個時候,他想到了仍在家鄉(xiāng)的哥哥李永富。很快,他給哥哥寫了一封信,希望哥哥在家鄉(xiāng)也開一家拖鞋店,他負責聯系廠家或提供貨源。李永富按照弟弟的話做了,在家鄉(xiāng)集市上租了一個鋪子,開始賣拖鞋。李永康知道家鄉(xiāng)的信息渠道比較封閉,老百姓生活水平不高,對生活質量要求不高,對樣式的要求也不高,他們看中的是產品的質量和價格。針對這一特點,李永康找到一些廠家,廉價購買了一些款式比較陳舊但質量較好的產品,然后將這些產品發(fā)給了哥哥。2個月后,李永康收到了哥哥發(fā)來的喜訊:產品全部賣完了,賺了5萬多元。就這樣,兄弟倆頻繁往來于成都和家鄉(xiāng)之間,互相了解新信息,互相交流各自的經驗,兩人的生意蒸蒸日上。如今,兄弟倆靠賣拖鞋已經賺了90多萬元,離百萬富翁只有一步之遙。
“王子”要變“大王”
李永康告訴記者,等存夠了錢他計劃回家鄉(xiāng)開一家拖鞋廠,自己生產自己銷售創(chuàng)自己的品牌!巴踝涌傆幸惶焓且^承王位的,下一步我的目標是要從‘拖鞋王子’變成‘拖鞋大王’!”李永康笑著說,任何人都有夢想,只要敢于去實現自己的夢,就能成功。
·請注意語言文明,尊重網絡道德,并承擔一切因您的行為而直接或間接引起的法律責任。
·長沙社區(qū)通管理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非法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