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最紅的電影是哪部?
無論你投給《戰(zhàn)狼2》還是《建軍大業(yè)》
或者是其他電影
都不得不承認
最近軍事戰(zhàn)爭題材的電影
都很熱門
尤其在我們小時候
從露天電影、各大電視臺、學校放映
我們都能看到好多經典的影片
在這些經典影片里
不得不提的就是
那個非常熟悉的
“八一制片廠”的片頭
八一電影制片廠始建于1952年8月1日,前身是八路軍“延安電影團”,以拍攝軍事題材影視片為主,是一個具有攝制故事片、軍事教育片、新聞紀錄片、國防科研片、電視片和電視劇等多片種生產能力的綜合性電影制片廠。
小時候一看到“八一制片廠”的片頭和音樂,那種被“打仗片”點燃的熱血之情都足夠讓我們興奮許久。今天,借著建軍90周年的契機,我們就一起來回顧一下“八一廠”的10部經典影片,數數你看了幾部吧!
1、《柳堡的故事》(1957)
影片《柳堡的故事》,改編自胡石言的同名小說。劇情簡介:1944年春,江蘇省寶應縣柳堡地區(qū)終于解放了,新四軍戰(zhàn)士紀律嚴明、作風嚴謹,很快就解除了當地百姓的疑懼心理,與百姓們打成一片。四班副班長李進在村民田學英家養(yǎng)傷的時候,兩個人互生好感,但指導員勸說他放下了兒女私情。部隊離開后,惡霸劉胡子欲霸占二妹子,部隊接到二妹子的弟弟小牛送來的消息,迅速又和指導員帶隊返回,及時救出了二妹子,兩人的感情更加深厚。但為了革命事業(yè),李進放下了這段感情,隨部隊南下作戰(zhàn)。五年后,李進成為連長,二妹子也光榮入黨成為革命骨干……
2、《永不消逝的電波》(1958年)
1938年,我地下黨組織在上海的電臺被敵人破壞后,延安解放區(qū)電臺政委李俠(孫道臨)來到上海,白天他是一名商人,晚上則躲在閣樓間收發(fā)電報,為了進一步做好保密工作,黨組織同時安排紗廠女工何蘭芳(袁霞)與他假扮成夫妻。兩人在工作中產生真情,結為真夫妻。
日軍通過一系列手段發(fā)現了閣樓間的電臺,李俠被捕,雖遭受了非人的折磨,他始終守口如瓶,致使日軍以為他僅是為商業(yè)電臺工作,將他釋放。日軍投降后,李俠夫婦又同國民黨展開了斗爭。解放戰(zhàn)爭即將取得勝利時,電臺被國民黨發(fā)現,李俠接到到緊急撤退的通知,但此時,他又收到兩份極為重要的情報……
3、《狼牙山五壯士》 (1958年)
1941年秋,日本侵略軍對晉察冀邊區(qū)進行大掃蕩。八路軍某部班長馬寶玉和戰(zhàn)士葛振林、宋學義、胡福才、胡德林,接受了阻擊日軍的任務,登上狼牙山棋盤陀主峰。日軍以三千兵力猛撲狼牙山。馬寶玉等五位戰(zhàn)士,憑借居高臨下的有利地形,與擁有飛機、大炮的敵人展開頑強的戰(zhàn)斗。敵人接連發(fā)動了三次沖鋒,均被他們擊退,勝利地完成了牽制敵人的任務。但這時,戰(zhàn)士們也已到了彈盡糧絕的地步。他們以石塊為武器,狠砸沖上來的敵人,作殊死的拼搏。最后,五位壯士面對步步近逼的敵人,毫無懼色地縱身跳下懸崖。
4、《林海雪原》(1960年)
根據曲波同名小說中“智取威虎山”一節(jié)改編。 1946年,人民解放軍為了保證土改不受破壞,組成小分隊深入林海雪原消滅土匪。“智取威虎山”是原小說中最突出的一場戰(zhàn)斗。該片正是選取這一中心事件,既借鑒傳統(tǒng)戲劇的某些表現手法,又發(fā)揮電影藝術時空靈活的特長,以集中、凝煉的鏡頭處理和場面調度,描繪了小分隊曲折驚險的傳奇般的對敵斗爭。 里面有句非常經典的臺詞:“天王蓋地虎,寶塔鎮(zhèn)河妖”。
5、《地雷戰(zhàn)》(1962年)
抗日戰(zhàn)爭較為艱苦的1942年,膠東抗日根據地邊緣村莊趙家莊等經常遭受日軍的突襲,為了減少損失,區(qū)武委會雷主任(張長瑞)和趙家莊民兵隊長趙虎(白大鈞)集合群眾的智慧,想出應對日軍的策略:他們聯合附近幾個村莊組成民兵聯防壯大武裝力量的同時,用土制地雷組成各式各樣的地雷陣,將日軍沉重打擊。
日軍為對付地雷陣,搬來工兵攻入趙家莊大肆燒殺搶掠,民兵們及時總結經驗、吸取教訓,不斷改進制雷技術和布雷方法,使得日軍防不勝防。進入麥收季節(jié),日軍本想趁民兵搶收麥子時一舉拿下趙家莊,不想民兵早已設下了布局更為精妙的地雷陣。
6、《野火春風斗古城》(1963年)
上世紀60年代,八一電影制片廠嚴寄洲導演了《野火春風斗古城》,王曉棠一人飾演姐妹兩人,金環(huán)在斗爭中犧牲,銀環(huán)在斗爭中成長,楊大娘被捕后通過銀環(huán),將留給兒媳的戒指轉交給兒子,心里早已認定了銀環(huán)。楊曉冬和銀環(huán)策反關敬陶起義成功后,楊曉冬即將離開。一對年輕人在古城外告別,傷感中含著希望,楊曉冬說,好,走了,這兒的工作就全交給你了,并給她一個布包。銀環(huán)答應,抬手作別,忽覺不對,展開一看,是那枚戒指,一驚一喜,頓時,愛情籠罩了她,霎時間也籠罩了場外觀眾,沒有一句話,沒有說“我等你”,戒指,已定下這份情?催h處,楊曉冬越走越遠,銀環(huán)的眼神越來越亮。朝霞滿天起,余味悠長。
7、《雷鋒》 (1964)
本片故事發(fā)生在上世紀五、六十年代,我國正處于困難時期。雷鋒從一個無知的青年變成了一名平凡而偉大的解放軍戰(zhàn)士,從身邊的小事做起,從不為名利、不計個人得失,把一切出發(fā)點都圍繞在黨和國家、人民的利益上。去勞動現場做義務勞動、風雨中護送老大娘回家、為災區(qū)捐款(而自己破舊的襪子補了又補)、替戰(zhàn)友為家里寄錢。在一次意外的事故中,雷鋒不幸殉職犧牲,受到了黨和國家領導人的高度評價。
8、《地道戰(zhàn)》 (1965)
1942年,日軍對冀中抗日根據地發(fā)動大掃蕩。當地高家莊群眾在黨支部書記高老忠、民兵隊長高傳寶的領導下,及時應變,把土洞、地窖改造成幾家相通的多口地道。某夜,黑風口據點的日軍偷襲高家莊,高老忠為敲鐘報警獻出了生命,地道遭到破壞,幸虧區(qū)長趙平原帶領游擊隊和民兵及時趕到,群眾始免于難。此后,高傳寶和新支書林霞認真學習毛主席的《論持久戰(zhàn)》,總結了地道斗爭的經驗教訓,帶領高家莊人民把原來只能藏身的地道,改造成能藏又能打的地道。次年初夏,日偽特務冒充武工隊混進莊內刺探情報。高傳寶看出破綻,便將計就計,利用戰(zhàn)斗地道的翻口,將他們一網打盡。
日軍隊長山田糾集幾個據點的兵力進行報復。高家莊人民利用戰(zhàn)斗地道,沉著應戰(zhàn),狠煞了敵人的囂張氣焰。通過實戰(zhàn),他們進一步把地道由村內擴展到野外,形成地下網絡,變單純防御性地道為能守能攻的地道。為了全殲黑風口據點的敵人,趙平原決定采用“圍點打援”的戰(zhàn)術。但山田狡詐善變,他集中兵力偷襲高家莊,企圖解救西平之圍。高傳寶領導高家莊民兵,配合八路軍主力部隊和游擊隊,一舉拔掉了黑風口的敵人據點,又回戈全殲了進犯高家莊的敵人。
9、《閃閃的紅星》 (1974年)
1931年,紅軍解放了柳溪,建立了紅色政權,7歲的潘冬子也參加了打土豪分田地的斗爭。父親潘行義在手術中主動將麻藥讓給階級兄弟的行為,使潘冬子深受教育。3年后,紅軍主力被迫撤離柳溪,潘行義隨部隊轉移。臨行前,他給潘冬子留下了一顆閃閃的紅星。柳溪隨紅軍的撤退又處于白色恐怖中。不久,紅軍干部吳修竹向潘冬子和母親傳達了遵義會議的精神,增強了他們堅持斗爭的勇氣和力量。潘冬子母親的壯烈犧牲,使潘冬子變得更加堅強。
在閃閃的紅星照耀下,潘冬子積極參加對敵斗爭,他在戰(zhàn)斗中破壞了吊橋,巧妙地把鹽化成水送給游擊隊,把情報送給游擊隊;他勇敢地砍死了睡夢中的胡漢三,有力地配合了游擊隊攻打姚灣鎮(zhèn)的軍事行動。1938年,江南的紅軍游擊隊準備開赴抗日前線。潘冬子戴上那顆閃閃的紅星,加入了紅軍的行列,踏上了新的征途。
10、《大決戰(zhàn)》(上下集,1991年)
1945年8月,日本帝國主義宣布投降,飽經戰(zhàn)亂之苦的中華民族在短暫的勝利喜悅過后,即將迎來決定民族命運的重要時刻。隨著蔣介石撕毀停戰(zhàn)協(xié)定,國共兩黨內戰(zhàn)全面爆發(fā)。經過兩年的正面對決,國共雙方的差距逐漸縮小,戰(zhàn)局終于迎來決定性的時刻。1948年初,毛澤東、周恩來、任弼時等共產黨重要領導人離開陜北根據地,與劉少奇、朱德率領的中央工作委員會在河北會合。經過一番審慎的考量與討論,領導人們命令林彪所率領的五十萬東北野戰(zhàn)軍全面發(fā)起奪取東北遼沈戰(zhàn)役。對東北去留舉棋不定的蔣介石被迫應戰(zhàn),中華民族的命運之戰(zhàn)拉開序幕……
今天就介紹這么多
不說了
小編要吹空調吃西瓜
開始看電影啦
更多>>熱門排行
更多>>長沙常用電話
長沙社區(qū)排行
·請注意語言文明,尊重網絡道德,并承擔一切因您的行為而直接或間接引起的法律責任。
·長沙社區(qū)通管理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非法內容。